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相似文献   

2.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3.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09,(2):18-20,34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贡献,实际上超过了建安时代的其他文人,是建安文学真正的代表人物.曹植是建安时期一位优秀的极有才气的作家、诗人,但他不能同曹操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也不能同其父的作品相比,决非"建安第一".  相似文献   

4.
中唐时期的李贺是一位独具个性的诗人,他的诗以“奇峭诡谲,瑰丽凄恻”著称,而诡谲中又透出一种柔美,《苏小小墓》便是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建安诗歌手表现出来的漂泊意识,它是建安“慷慨悲凉”诗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安时代经历和人生情绪的缩影,它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反映了诗人生命奔突和理想追求的轨迹,充满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它从不同角度集中体现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6.
《同谷七歌》为杜甫逢绝境之作,展现了诗人凄凉的生活境遇,在主客体的融合中传达了穷愁绝境的哀痛之情.然而,外在的痛苦并没有使他消沉,逆境中的坚守与深沉情感的推己及人,反映出儒家仁爱的精神,同时,诗中蕴含的沉痛的家国之感也升华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多有咏雨之作,根据主观感情、体验,赋予雨这一普通的自然现象以不同的、鲜活的艺术意蕴,具有一种可贵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若干具体作品,对唐代咏雨诗的意象构成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作出简要分析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南唐诗     
五代时期的南唐国,保一方之安定,不少士人自北方或自闽粤等地前来;不少镇升格为县,需要大量文化人从政;崇文重教,提升了南方人的人文素质,造就了短暂的文化繁荣。南唐诗有其特征:一是好用讽谕、隐喻手法,有以诗词影射时事的风气。二是南唐山水诗尤其多,表明诗人渴望安宁,在山水咏叹中得到心灵的安顿,并藉此逃避世事的纷扰。一些诗人还开始形成地域性的诗人群体。  相似文献   

10.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11.
咏梅诗     
戴建中 《阅读》2007,(1):17-17
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别号“梅花屋主”。他不仅擅长画梅,还写过好多咏梅诗。(一)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相似文献   

12.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于文中对拜伦、雪莱、普希金等7位摩罗诗人的思想与创作进行了描绘.本文立足于"摩罗"词源的追溯,借以了解鲁迅高扬"恶魔气质"的缘由及鲁迅与摩罗诗人思想的契合处:树立抗争意识,争取抗争权利,在抗争的行动中获取自由独立;同时分析鲁迅呼唤之"精神界之战士"所具有的内涵要义.  相似文献   

13.
论建安风骨     
风骨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是从对人物的品鉴对绘画的品味中逐渐移植过来的.内容生动鲜明,风格刚健挺拔为其美学要求.建安文学的特征常被概括为“建安风骨”,但在这种主导倾向当中,建安文学风格多样,以妇女生活为题材和宴饮叙闲之作就不具备建安风骨.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特征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道劲。其仿拟之作,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谷的境界,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善于模拟”,刘熙载《艺概》论云:“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有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15.
诗状态是诗人写诗的前提条件,只有进入诗状态的创作上具有生命的真实,这是诗之所以为诗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诗还须有诗的魅力-诗的审美音乐味与审美品格。但这并不是诗的全部,诗还必须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这样的诗才算臻子完美。  相似文献   

16.
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先觉者,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题材美、感时伤事的悲情美和天人合一的艺术美,展现出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令人读之动容。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咏月诗内容十分广泛,如对光明与纯洁的追求,思乡念友之感,征人思妇之情以及对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另外,李白的咏月诗既有不同风格的美,又有诗人自己的高度个性。  相似文献   

18.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六》以潘安仁《闲居赋》文行相违之事例,指出诗人之高情不容伪饰,裁示诗品与人品失真之流弊,牵涉到:一、心画心声失真之偏向。二、《闲居赋》的评价。三、潘岳“拜路尘”的品格考察。指陈出诗品与人品的交合分歧问题,以真淳为诗学之大根大本,示人鉴别真伪之要紧关扳。元遗山以潘岳诗文示例,惟其诗文中存在之品格问题尚无具论。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艰难的仕进旅程,其进退心态颇为复杂.文章认为诗人既有苦求声名不甘庸世的寒士心态,也有取禄酬志谋身荣家的常人功利心理;以诗干谒体现了诗人求名的苦心谋仕的韧志.而仕旅的艰难与挫折,参以禅宗玄理的影响,诗人在仕进的同时又常萌生出退隐之思,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泛见于其诗文之中.透此个案解析,似可烛照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酸苦心境.  相似文献   

20.
《文史知识》载陈学文《〈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一文 ,认为《橘颂》是“屈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生平自我总结和自我勉励之作。”笔者认为就《橘颂》文本和现存文献来看 ,赵逵夫先生《橘颂》为诗人行冠礼后明志之作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