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磊 《出版参考》2021,(6):82-85
汉语诗词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有着很多的要求和讲究,个别专业方面的问题困扰着一些编辑.本文就常见的律诗、绝句、词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从诗句和题目的统一性,音韵、平仄、对仗以及意境,错用字词,汉字繁简体,古诗词的版本等方面,探讨诗词编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编辑如何做好诗词编校工作,练就过硬的本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志 《大观周刊》2011,(18):137-137
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中典故和含义,并分析作者引典缘由,进而理解作者引典自喻而明志的目的,是解读古诗词中用典故而造成的难点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王国,多少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激励人生.我们在文艺节目中.在稿件中,时常会接触到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4.
导语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不仅毫无雕琢和堆砌之感,还会收到锦上添花之效,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一、有引用古诗词以与新闻事实相吻合的。例如: 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盛夏曾令南京消费者争相购买的“燕舞”牌收录机,昨天起又在新街口百货商店、人民商场和南京商场展销。这只苏北平原的春燕此番飞来别具风采: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她夺得了全国同行业的5个第一(见1月2 3日《新华日报》)。这条导语一开头就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浣溪沙》词中的名句,“燕归来”,  相似文献   

5.
古人创造的许多名诗佳句,饱含着深刻的思想,蕴藉着深邃的意境,论述精辟,描绘生动,音调铿锵,语句凝炼,现在引用起来,仍然生气勃勃,文彩绚丽。吸取古代诗句中的语言精华丰富新闻作品,是使新闻语言多彩多姿、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讯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大致有以下几点功用。一是有助于主题的表达。如1984年7月31日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2,(Z1)
【歌曲“绿蓑衣”片段,语言压混。“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当这首唐人张志和的诗句被当代音乐人制成精美的流行歌曲时,相信你会被它古典的意境、时尚的旋律和纯净的情怀打动并深深陶醉的!这首“绿蓑衣”出自南京著名作曲家吴旋先生所出版的一张专门以古诗词为歌词的同名音乐专辑。其实,被作  相似文献   

7.
"大编辑"理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及文化发展、数字技术和社会分工三种力量作用下,媒体编辑面临重大变革,大编辑时代已经到来。大编辑理念的内涵包括编辑功能立体化、编辑资源网络化、编辑手段信息化、编辑能力一体化和编辑过程柔性化五个方面。为适应大编辑时代的发展,媒体应该改进编辑机制,构建开放的编辑文化,重构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嫁"与"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者,"作嫁"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人.人们以此称誉编辑,不少编辑也以此自况."为人作嫁何时休,见伊风光酸溜溜."内心如此感喟的编辑倘若有,想必也极少.多数编辑还是以"为人作嫁"为职志,奉之为荣业的.  相似文献   

9.
乐在其中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主要是从事革命文物图录和手稿的编辑工作。经我手编辑的图录主要有《纪念朱德》、《纪念贺龙同志》、《鲁迅》、《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的脚印》等(其中有与别人合作的);编的手稿有《毛主席诗词墨迹》、《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和《鲁迅手稿全集》等。 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在编辑图录中的一点体会,也算是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隐性舞台演艺界有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编辑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编辑的舞台是建在他所造就的书刊之中的,是个隐性舞台;编辑的功夫也隐藏在经他催生的  相似文献   

11.
优秀编辑团队的"德能勤绩"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构合理、期刊发展目标明确、编辑个体努力是形成优秀编辑团队的必要条件,优秀编辑团队建设重点在于培养编辑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业绩观,具有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其中,编辑自信力决定团队的优秀品质,编辑的分类培养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团队绩效应该体现在编辑目标的实现.在共同的编辑目标下,编辑个体的培养必须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黄鸿森 《传媒》2000,(5):24
书籍报刊编辑工作这些年来有分工细化的趋势.因为承担编辑工作的任务不同,编辑这行当在主编(总编辑)之下便分出责任编辑、美术编辑、索引编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下的编辑"六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把编辑的基本工作概括为六个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校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六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环节之间的界线也呈现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出版的兴起,网络编辑是用新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去甚远.那么,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流程有些怎样的特点?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使编辑学这样一门实用型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故此,本文以"六艺"为线索,讨论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的整个流程就是编辑、作品(即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文本是编辑活动的对象,编辑活动动在本质上就是对文本的加工.而在这种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对文本不是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编辑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打上自我的"烙印",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5.
论出版编辑的"情"与"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其捷 《编辑学报》2000,12(3):162-164
结合编辑实践和出版编辑所具备的、职业岗位所造化的特征,信纸及出版编辑的情感和理智。强调指出,现代出版编辑面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难点及困惑,摆正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目标,把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用"做"书这一字或许更能体现当下编辑所担当角色的特定要求.它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动性,是编辑对选题准确的预见,是对编辑案头工作技术含量高低的折射,是编辑对图书亮点转化为卖点而主动全程介入各个环节的有机组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宋晓华 《出版科学》2007,15(5):17-18
编辑的"功夫"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做编辑是要练"慢功"的,要做到心静、眼锐、手勤,脑活,如此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20.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