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障儿童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教育者,因为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私奉献,恪尽责任。对那些有残障儿童的家庭而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真理。这些家长需要掌握关于残障症状的特点、教育治疗方案和策略等信息,以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家长们也想知道什么样的服务最适合孩子.如何获得这些服务.如何定位家长角色以确保孩子的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几次应邀为家长做讲座,但参加者每每以女性居多--不是孩子的妈妈,就是孩子的奶奶或外婆等.由于会场上女性居多,男性家长便会显得有些局促.在与家长交流中,他们透露出这样的想法:第一,孩子小,此时教育为时过早,如果需要,让女性家长干便足够了.倘若孩子到了中学阶段,那做父亲的就需要多留意些,特别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就应该参与讨论,并作出决定.第二,男性家长多数持有"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相夫教子"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事应该由女性(母亲)承担,男人应该在外干大事业.笔者认为这些男性家长除了观念陈旧、缺乏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身还独具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3.
很难说暑假就是一段放松的时光。我需要做家教,挣些钱;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也要在家长的“疼爱”下补习功课。我得感谢这些家长,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寒门学子以“财源”。但同时,我也分外同情他们的孩子。现代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成功,而不管孩子是否幸福。我常常忆起小时候的暑假。没  相似文献   

4.
日前,应厦门市教育局邀请,美国Deborah等5位特教专家来厦门讲学。全市特教教师、教研员、心理健康教师及部分家长近300人参加了讲座。美国专家分别作了“唤醒潜能的意识”、“弱智儿童的照顾和教育计划”、“教导家长和有关工作人员如何与残障儿童相处”、“如何克服障碍改变人生”、“如何应对因聋哑孩子的降临而产生的情绪冲击”等专题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6.
自1975年美国家长中心首次确立法律地位,距今已有40余年,这是残障儿童家长努力的结果,也是残障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的一种实践形式。家长中心在接受政府拨款的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更新社会观念,为家长普及法律政策、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不仅解决了社会与家庭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提高了家长应对残障儿童的能力,对残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资源整合模式对我国解决残障儿童家庭需求具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嘉定区康复指导中心对区域内重症残障儿童进行了调查,并联系医师为这些儿童实施送康复上门,但实施工作却遇到了阻力,即家长不配合。究其原因,与家长自身心理缺失有关。由于重症残障儿童身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培养一个具有创造性、健康而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也是他们致力追求的理想。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呢,这是年轻父母都关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家长首先能做到的,就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因为创造需要一片能够自由飞翔的大空。聪明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道理家长们都已明晓。但谈到应该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空间时,家长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的。许多家长认为,自己一生辛劳,就是努力让孩…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2014,(3):26-27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可能不少家长一看到这些词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升学就是一道道坎,其中蕴含着太多的竞争与考验,不仅考验孩子,更是考验自己。如何消除那些无谓的焦虑,让升学不需面临很多“不必要”的竞争考验,是教育改革需要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也常常会遇到紧张冲突及困惑等心理压力.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那么,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呢?  相似文献   

11.
特殊学校学生家庭需要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萨拉曼卡,1994)通过的《特殊教育需要行动纲领》指出,残疾儿童家长只有获得必要的帮助,才能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他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一些国家和地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支援残疾儿童家庭的具体做法,如美国的《残障儿童教育法修正案》(1986);我国台湾省的《特殊教育法》(1997)也规定“各级学校应提供特殊教育学生家庭包括资讯、咨询、辅导、亲职教育课程等支援服务”;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也提出要把对父母的援助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不…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上学后,变得有礼貌、讲卫生了,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特教学校学生家长买买提·热合曼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看着孩子却走不进他们的内心,很着急。现在看着他们一天天与正常孩子在接近,在学校还学到了一技之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特殊教育真是为社会、家庭分了忧。”同买买提·热合曼一样,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的家长感觉到,如果没有这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自己孩子的一生也许就被耽误了。然而,家长们并不知道,建立这样一所特殊学校,巴州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特殊教…  相似文献   

14.
德龙 《家长》2001,(Z2)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常常会因紧张、困惑等而产生心理压力。问题是,他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呢?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许多家长让孩子业余时间学画画、学唱歌、学外语、学电脑等等,这些活动大量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孩子会感到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独处,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家长不要去干预。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似乎有点“贪得无厌”,整天要这要那。父母为了孩子的需求忙得焦头烂额,可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家长们并不清楚,他们只是在孩子索要的指挥棒下茫然奔走。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乔伊斯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这些对我们家长特别是母亲颇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文内小标题由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孩子:学什么总比同龄的孩子慢,做什么也比小伙伴差。他们总是被斥为“笨手笨脚”。这些孩子上学以后问题更多:明明很用功,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老师、家长的责备,他们也很沮丧:我就是笨嘛。他们真的是天生愚笨吗?孩子为什么觉得自己“笨”呢?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维生素N?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当做维生素N来看待的。不少家长以为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是给孩子“面子”,是维护孩子自尊的重要手段。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可列一张表格,把孩子提出所要的物品写出来,如玩具、新衣服、自行车、学习用品……规划出一年内可能满足他们的东西。孩子获得这些物品不是通过工作或献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