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农田蜘蛛密度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长期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农田害虫天敌数量急剧下降,害虫抗药能力愈来愈强,农药污染十分严重.应积极探索并研究生物防治,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辉 《生物学教学》2005,30(3):64-64
农田蜘蛛一般以农业害虫为食,而且食量大,食性杂,繁殖快。利用农田蜘蛛治理农业害虫,可以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农田里蜘蛛的大量涌现.又是农业丰收的征兆。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和谐发展,走以虫治虫的自然生态之路,我校学生科技小组着重考察了农田蜘蛛的捕食方式,探究了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农业害虫测报系统移动端测报工作,更便捷地获取农田害虫情况,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害虫测报APP,将树莓派终端作为数据采集端,以云平台作为数据存储和信息交互桥梁,完成害虫图像与环境值数据采集,并将计数结果和害虫图像一并展示在移动端上,供用户查看。实验表明,该移动端可实时控制树莓派数据采集并展示结果。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害虫测报APP投入到实际测报工作中后,运行稳定,数据精准,可实现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4.
椋(liang)鸟、山雀等鸟类不会自己筑巢,专捡其它鸟儿废弃的树洞做巢下蛋,可它们又是最贪吃农田害虫的益鸟。如果为它们提供一批免费住房——巢箱,它们便会争抢着  相似文献   

5.
稻田以蛛治虫,是近两年来为人们所注视的一项新生事物。但对早稻田间蛛虫消长情况、影响蛛虫消长因子,蛛虫的相关性和蜘蛛控制害虫的效应等问题,尚研究较少。为此,1976年,我们在沅陵清水坪公社开门办学期间,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对保护利用蜘蛛治虫作了初步试验观察,以期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农田蜘蛛治虫提供某些理论依据。一、内容 1、主要蜘蛛和害虫消长规律的调查观察,探索蜘蛛对害虫的相关性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生物防治的安全性与规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每年因病虫草害所蒙受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过去人们为了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和保证农作物丰收,采用的是施用化学农药的方法,但化学农药的副面影响也很多,如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化学农药的杀虫效力大为下降;杀伤天敌、破坏自然平衡、引起害虫再度猖獗或次要虫害的大发生;污染环境,产生农药残留问题等。而利用生物防治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然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科学和技术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成本等优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害虫天敌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综合控制白牡丹害虫危害,对商洛白牡丹苗期害虫区系及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白牡丹种植园对害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商洛危害白牡丹幼苗的主要害虫共有18种,主要害虫种群为网目拟地甲、叶甲等.结论 商洛白牡丹害虫区系构成复杂且种群有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化肥在农田中大面积施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会对环境生物产生十分明显的毒害作用。青蛙在我区农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早春是青蛙的繁殖期,同时也是我区施底肥、播早秧的耕作期。此期间,如何避免施肥不当造成蝌蚪死亡,值得探讨。我们初步进行了化肥对黑斑蛙蝌蚪的致死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抗药性对害虫治理的负面影响,本文采取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结合的综合害虫治理策略.考虑到自然界害虫种群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建立了在杀虫剂作用函数影响下的具有抗药性发展的非自治综合害虫治理模型,给出了害虫灭绝的临界条件,并依据临界条件给出了合理的天敌投放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大蟾蜍产的卵排列成带状.幼体颜色较深,尾较短.成体明显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身体背面的皮肤由于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粒,因而极其粗糙.生活史中具有典型的变态发育现象.生殖及幼体发育都离不开水,成体水陆两栖,喜栖息于水边草丛、砖石孔洞、沟塘、水渠、石穴、农田、草地、山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中华大蟾蜍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中害虫的天敌,而且还是某些生理实验所需的好材料及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  相似文献   

11.
柑橘是我国最重要的果树之一,柑橘害虫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研究经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各地柑橘害虫进行多样性和功能团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柑橘害虫物种多样性以夜蛾科居首,而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植食性螨类.根据不同柑橘害虫的食性和行为可划分为7个功能团.本研究有利于对柑橘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并为柑橘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业害虫防治历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害虫防治历史的回顾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农业害虫防治历史应划分成四个阶段,即:早期害虫防治阶段;中期害虫防治阶段,有机化学农药防治阶段和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阶段.  相似文献   

13.
对内江市城郊的菜地、枇杷园、农田和油松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为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菜地,全氮含量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铵态氮含量农田>枇杷园>菜地>油松林,全磷的含量枇杷园>菜地>农田>油松林,速效磷的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脲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蔗糖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蛋白酶活性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土壤总菌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有明显影响.在四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依次为枇杷园、农田、菜地和油松林.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方寒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季节性冻融能够改变农田土壤环境,影响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迁移过程.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机制,分析了农田冻融土壤环境演变机理,并对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的调控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未来农田土壤冻融过程水土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江苏省高等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农业种植类技能考核有这样一道考题:从麦蚜、粘虫、华北蝼蛄、小地老虎、金龟子、金针虫、稻苞虫、稻褐飞虱。稻叶蝉、水稻二化螟、玉米螟、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棉花盲蝽、蜘蛛、七星瓢虫、草蛉虫等18种常见农田昆虫成虫标本中随机抽取5种,逐个识别,并说出昆虫的名称及性质(益虫或害虫),如果是害虫说明其口器类型,危害作物(说出一种);如果是益虫说明其取食害虫的名称。为了让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在此介绍一些简易识别方法。首先从昆虫翅的差别上,可把上述昆虫分成七类,然…  相似文献   

16.
考虑多次喷洒同一种杀虫剂导致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以及天敌资源的有限性,建立一类资源有限下具有抗药性发展的害虫综合治理切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害虫灭绝的阈值条件,再借助数值模拟验证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致使害虫种群不会灭绝,最后得出杀虫剂对害虫的非瞬时杀死率越大,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得越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农业建设必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现代GPS控制系统在农田土地平整技术上的应用是科学技术造福农业的重要体现,利用高精度的AgGPS332接收机可以获取农田平面坐标和精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校正后绘制出农田三维地形图,使得农田三维地形图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得到农田的实际高低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本文将从GPS在农田土地平整中的应用着手,对GPS控制平地系统的设计中的三维地形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唐养璇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60-62,78
目的为了商洛山茱萸种植的规范化,对商洛山茱萸种植园中的害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黑光灯诱捕统计的方法进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商洛的山茱萸种植园共有17种害虫.结论商洛山茱萸种植园害虫区系具有混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多种棉花害虫图像分割的效率与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LAB颜色空间的棉花害虫普适K聚类害虫图像分割方案.利用LAB颜色空间特性将棉花害虫图像的亮度信息和色彩信息分开分析,并将目标区域图像a分量进行归一化,自适应选取K值.算法核心思想是将K值转换成只与色彩、光照差异有关的阈值C,再利用K-means聚类算法根据提取的害虫图像特征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对典型棉花害虫的图像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类消灭害虫的主要武器是化学杀虫剂.使用化学杀虫剂有以下缺点: 第一,杀伤对象不加选择,大量使用会破坏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例如大山雀是捕杀大量害虫的益鸟,使用化学杀虫剂后,害虫被杀死了,大山雀吃了被杀死的害虫也会中毒死亡,导致害虫更加猖獗;第二,我们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几乎都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杀虫剂失效;第三,化学杀虫剂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