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是应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0周年社庆写的回忆录,受刘杲同志《我的出版观》的启示,定名为《百科塑我编辑观——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出炉前后说开去》。文成后送刘杲同志一阅,意在聊博一笑,不想刘杲同志偏爱,推荐给《中国编辑》。原文篇幅较大,根据编辑部的建议我做了压缩,文中省略号处即为被压缩之处。全文分四个部分:探究编辑灵魂所在,解读编辑深层内涵,体验编辑邻接关系,追寻编辑最高境界。该文将分两期刊毕。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蔡鸿程 《出版科学》2012,20(1):12-15
学习刘杲同志有关图书质量问题的论述,联系出版编辑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4.
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四部论著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编辑学、出版学,其中贯穿着一套编辑出版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这四部论著充分表述了作者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历史观、学术观、价值观、法制观和科学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5.
刘杲同志的四部论著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文章从编辑出版学的研究取向以及普通编辑学的内容构成和覆盖范围两方面,阐述了刘杲同志的理论创新以及他对构建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杲先生的《出版笔记》中有两篇文章专门论述了编辑史、出版史研究问题,提纲挈领、内容丰富。本文以编辑史为中心,以这两篇文章为依据,从编辑史研究与编辑学科建设的关系,编辑史与出版史的关系,编辑史与多种学科史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梳理了刘杲先生有关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系统学习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刘杲出版论集》(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出版笔记》(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后,使笔者深深感到:刘杲关于编辑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非常丰富,研究非常深透,并贯穿于刘杲编辑思想的整个体系之中;三者之间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具有鲜明的编辑职业特色、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卞葆 《中国编辑》2011,(6):42-45
刘杲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国编辑学会十分关注和倡导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从刘杲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对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两方面,分析了刘杲的编辑职业道德观及其对学界、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很高兴。我是双重身份,既是编辑学会的一员,又是中宣部出版局的工作人员。刘杲同志希望我以后者的身份讲几句话,只好遵命。首先,借此机会,转达东生同志对大会的祝贺,以及对各位老前辈和同志们的问候。他本来要参加今天的会议,临时有重要公务不能前来,特地让我转达。其次,代表中宣部出版局感谢编辑学会长期以来所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成立十多年来,在刘杲同志的带领下,在学会理事会的努力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繁荣编辑学科的理论建设,促进编辑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推动出版事业的繁荣健康…  相似文献   

10.
蔡姗 《出版科学》2011,19(6):26-29
介绍刘杲关于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观点,包括编辑规范的重要性,编辑规范与编辑规律和编辑创新的关系,编辑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刘杲对编辑规范的贡献和创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出版广角》2011,(12):74-76
声音本次会议给了我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至于我个人微不足道,大家的发言,有一点点石成金的意思,石头需要灯光照,灯光一灭,仍然是石头一块。——刘杲在10月24日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上,听完与会代表热情洋溢的发言后,谦虚并不失幽默地表示。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郭义强,新闻出版署原署长宋木文、于友先出席会议并讲话。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编辑学会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编辑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期刊载了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同志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编辑学会章程以及这次大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6日,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同志在给河南出版界职工作报告时,对出版改革的总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新构想。 刘杲提出的出版改革总提法的新构想是:逐步建立以多出好书为目标,以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两个基本特征的新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编辑代表着出版的未来─—在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刘杲我代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向首届全国优秀申青年图书编辑评选得奖的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这次评选,是对中青年图书编辑队伍的一次检阅。回想过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  相似文献   

16.
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体现在为编辑学研究制定了方针,解决了编辑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定性问题,揭示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断促其完善,对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艰苦探索,以及组织编写编辑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对编辑人才的要求跨世纪出版编辑人才培养纵横谈(二)编辑是干什么的?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在1998年7月召开的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上,作了一个明确的概括:编辑的本质特征是选择和加工。这也是编辑活动的客观规律,这个概括是很简练、很明确、很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刘杲同志的这本《出版笔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都是一本沉甸甸的著作.里面收编了作者从《刘杲出版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7月)和《刘杲出版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之后论述出版、发行、编辑、版权、序跋等文章以及访谈、书信等二百多篇,涉及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所议广泛、具体,独具见识,而作者却只称之为"笔记",可说是另一种含意的"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6日下午3时,刘杲同志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同志通了电话,请心瀚同志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心瀚同志说(大意): 我因另有安排,开幕式不参加了。我一直认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很重要,编辑学研究也很重要,都要大大加强。现在有些同志不重视编辑工作,或者在编辑工作上没有严格要求,这都不利于提高图书质量。编辑工作要规范化,就要重视编辑学。编辑学会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祝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于8月23日—27日在大连召开,刘杲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和辽宁省新闻出版局长于金兰等同志也在开幕时讲了话。 这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新时期编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具体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能坚持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