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析了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以及武术文化传承对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作用,认为高校武术文化传承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提出了以武术文化传承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在基本实现大众化之后,必然趋势就是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而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弘扬高校精神,繁荣校园文化;着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设置专业体系,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平衡教学及科研资源,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态势。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可以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崆峒武术作为西部地域民族传统文化载体之一,有着丰富的群众基础和民族特色,将崆峒武术引进学校,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崆峒武术,弘扬西部民族文化与精神;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崆峒武术习练与传承体系,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加入到习练大军中,丰富学科门类,树立地域民族文化品牌,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战略学视野而言,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应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贯彻终身武术教育为战略指导思想,以高校武术教学为基础和载体,将武术文化精神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等武德内容贯穿于武术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终身武术的习惯和能力。战略发展思路是:以系统论思想把握高校武术教育;把握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重心;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理念,处理高校武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武术中武德精神所弘扬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武德通过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因此,探索武德精神中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宣扬发展武德精神,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教育的研究关系到武术的普及、推广和武术文化在中小学的渗透,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通过研究,提出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文化的高职院校,难以可持续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以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什么的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在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彰显自身特色、蕴含育人理念、承载人文精神"的物质文化;建设"继承传统、弘扬精神、凝练价值、风格独具"的精神文化;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全员育人"的制度文化等五个方面探析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研究对象,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文化流失,技术传授与文化学习脱节等问题.针对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文化由"认同"向武术文化"自觉"转变的发展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认同主要有:1."礼"的教化立场是武术文化的本体价值;2."身韵"-形神兼备人文情怀塑造;3."德艺双馨"-弘扬民族精神.技能教学和文化传授相结合是武术文化认同向自觉转变的起点,重点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在文化视域下,探讨武术文化认同和自觉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梳理出武术文化的内核,为武术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方案指导.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在公安武警院校,全面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可以大力发展和弘扬武术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磨练大学生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响应了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召唤,且与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的任务相契合。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职业归属方面,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为培养工匠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综合考察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百年发展历程.研究认为:1)近代学校武术是在古代学校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教育需要是分不开的;2)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首先是来自于"土洋之争","尚武精神"在学校得到捍卫,但是武术教学情况发展很不平衡,武术师资经历了聘请到培养的过程;3)现代学校武术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体育院校武术教育不断扩展,各地武术馆校层出不穷;4)近现代学校武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学校武术得到了新发展;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作保障;学校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师资力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武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是我国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化的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经验总结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武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的专业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术产业在电脑游戏业中的渗透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WTO的冲击波,给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术产业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多元化地构建武术产业新格局,向电脑游戏业渗透与发展,是拓宽武术产业结构的新机遇和挑战。武侠文化是主体。只有形成集团化的规模生产,有前瞻性的创新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开发武侠RPG精品,武术产业才能在电脑游戏业中占据应有的份额。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随着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职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高职院校存在对"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不够、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缺乏实践支撑等弊端,通过从思想认知、培育实施、培养模式、未来发展前景等角度,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实证调查,探究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有利条件,提出从课堂教学渗透、实践教学融入、社会文化熏陶等方面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具有特殊教育意义。本文从塑造完美人格、舒缓心理压力、创建和谐校园、振奋民族精神和树立崇高理想等方面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厘清武术文化的回归传统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孕育和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复兴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起到支持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回归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要立足于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弘扬尚武精神,凝聚武术人的力量。武术文化从回归传统武术文化,到回归中国文化,进而实现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胎生于中华传统文化母体,中国武术文化的现代诠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在其历史演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墨家军事思想对中国武术技击影响主要表现为,全胜思想催生强技待敌的慎战理念,尚守理念造就守弱处雌的防御特色,战斗精神涵育以胆为先的武勇精神,制敌策略形成扬长避短的技术风格,谋略意识构建用奇重谋的尚变传统;墨家道德思想对中国武术道德精神的塑造表现为,非攻止战理念迁移为止杀劝和的武术手德,兼爱平等意识形成了和睦友爱的传统,尚义重利取向引领了武术技击实践,墨家任侠精神丰富了武侠精神内涵。以墨家思想透视中国武术,有益于加速中国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通,激发中国武术创新的生命力,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的形神统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形神统一"在武术上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它是中华武术在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民族风格,也是中华武术的卓然特色.整理形神统一特点形成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感叹形神统一的武术美学特征,以期深化理解形神统一范畴.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400余篇对于中国武术教育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量分析、可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关键词共现、成果产出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武术教育研究发文量经历了最初起步、崭露头角、蓬勃发展及波浪上升四个发展阶段;研究视角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化向着多元化、深入化方向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武术教学、价值功能、传统文化等方面,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我国武术教育将围绕武术文化、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及教育改革方面进行多维度、系统化、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