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同伴接纳对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武汉市三所小学选取478名五、六年级的流动儿童,运用同伴提名法、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儿童版(MVS-c)、自尊量表(SES)、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C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物质主义价值观、自尊、外化问题行为四者均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对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很强的直接预测作用,也会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和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检验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对郑州市3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同伴依恋、世故性以及行为情绪问题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6%.结论:同伴依恋、世故性及行为情绪问题间的关系密切,世故性通过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相似文献   

3.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陈欣银等人修订的儿童社会行为量表、社会提名法等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行为表现、同伴关系之间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生受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中小学生受欺负与同伴接纳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拒绝显著正相关,即儿童受欺负频次越高,其同伴接纳越少,同伴拒绝越多;(3)在中小学中,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儿童受欺负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受欺负频次通过社会行为中的攻击行为和羞怯-退缩行为间接地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小学生社会性适应的性别差异,研究选取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修订的班级戏剧问卷和同伴提名法对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攻击冒犯行为、敏感退缩行为、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在社会行为上,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和敏感退缩行为,男生则表现出较多的攻击冒犯行为。在师生关系上,女生更容易与教师建立亲密的关系,男生更易与教师建立冲突和依赖的关系。在同伴接纳上,女生受欢迎程度更高、男生受拒绝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情绪能力以情绪智力为基础,是认知和情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体现。儿童情绪能力在同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情绪能力中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教育者应重视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善同伴交往不良儿童的现状,增强其同伴接纳程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山西省阳泉市某所小学共544名小学儿童,旨在探讨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同伴接纳对小学儿童人格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师生互动,消极反馈维度对小学儿童人格外倾性与亲社会性维度具有预测作用;(2)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师生互动,消极反馈维度通过影响同伴接纳水平,间接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外倾性与亲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同伴接纳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简版的Coopersmith自尊问卷,以及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压抑量表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同伴关系、自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卷入欺负的儿童,无论是欺负者、受欺负者还是欺负/受欺负者都比一般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精神症状。(3)在中小学中,同伴关系在儿童欺负问题对其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儿童受欺负通过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间接地影响儿童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儿童游戏性量表和同伴游戏互动量表,考察学前儿童害羞和社交淡漠对同伴游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游戏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显著负向预测游戏交互,显著正向预测游戏破裂和游戏隔离;游戏性在害羞和社交淡漠与同伴游戏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为促进害羞和社交淡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人应尊重和接纳儿童,引导儿童学习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游戏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主要的影响人物就是父母与同伴,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情绪、人格和认知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情绪、社交技能和行为特征,探讨了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行为问题及同伴侵害问卷为工具,以252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完成对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的维度与儿童行为问题、身体侵害相关,校标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 ~0.75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不良师生关系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不良师生关系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及学习投入问卷对重庆市一所中学的185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不良师生关系、学习投入、攻击行为间两两相关显著;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在不良师生关系和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64%。因此,不良师生关系和学习投入会影响中学生攻击行为,学校应鼓励教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学习投入,这样会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评定量表、师生关系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个体歧视知觉"流动儿童版问卷,考察了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歧视知觉的特点并考察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无论是在性别、学段还是两类不同儿童群体上的差异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上,女生好于男生,在正向师生关系上高于男生,负向师生关系上低于男生得分;歧视知觉方面,男生感受到的歧视高于女生。(2)同伴关系与歧视知觉呈负相关,师生冲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3)同伴关系、主观支持可以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师生冲突可正向预测歧视知觉。(4)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问卷访谈基础上,确立干预目标,遴选干预同伴,创设干预环境,监控干预实施来开展实验,收集数据对随班就读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的同伴介入法进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接纳水平影响儿童朋友的数量和质量,同伴介入存在比没有时儿童在关系质量的积极维度上表现更佳;交往目标确立能为同伴理解,与社会规范要求一致,与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合是提升儿童被同伴接纳的主要社会认知因素;同伴介入有助于儿童在交往技能提升的同时学会情绪情感常态表达。说明在一定社交情境中,同伴介入有利于儿童社交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2名小学3、4、5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少,亲社会行为越多,则同伴接纳越高;儿童的同伴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没有关系;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亲子依恋对寄宿制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以1810名寄宿制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亲子依恋、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年级后,亲子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能够在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会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提升寄宿制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三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共同对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79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的吸烟行为、与吸烟相关的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同伴吸烟及其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的调查发现:流动和留守儿童在不同年级中表现出不同的吸烟行为;与吸烟有关的问题行为、同伴吸烟情况、同伴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吸烟次数和数量,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能部分预测吸烟行为;最后提出了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素社会倾向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排名问卷,对318名中学生进行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同伴接纳、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策略、肯定与关心对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