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家精神体现在一代代科学家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生动事迹中。如何把科学家的事迹梳理、挖掘出来,通过展览展品讲好科学家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薪火相传中彰显时代价值,是做好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展览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科技馆“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策展阶段提升展览“硬实力”,在开展阶段提升展览“软实力”,从而达到展览的教育目标,为新时代提升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展览质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资讯的新途径。临时展览专题网(以下简称"临展网")作为实体博物馆临时展览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有其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公众可以通过临展网获取展览信息,浏览馆藏精品并可以与博物馆进行互动操作。临展网不仅可以突破实体展览展期短的限制,更可以全程记录整个临时展览。  相似文献   

5.
“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是中国科技馆自主研发的中国古代科技专题系列展览之一,展览以榫卯为题,通过展示榫卯工艺的起源、应用与现代传承,旨在传播古代科技、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本文围绕展览的选题背景、内容框架搭建、展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几个方面讲述策展人的策展思路,重点阐释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策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必要性、内涵、路径与实践案例。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符合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传播的内容、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过程—关系”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例,探讨了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嘉墀院士是一位不被世人熟悉的科学家,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倡导者之一、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开创者之一……这位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科学家,一生胸怀祖国,情系九天,为我国空间事业的创立、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北京科学中心策划设计了“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以“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为核心精神内涵,围绕中国空间站建造这一备受关注的科技大事,展示科技工作者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精神力量,突出航天精神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本文对该展览策划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探讨在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览中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动态简报     
《北京档案》2023,(8):63-64
<正>房山区档案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展开展为了铭记伟大胜利,致敬英雄先烈,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房山区档案馆、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推出了《震撼世界的力量——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展》,展览已于7月27日开展。展览围绕抗美援朝精神,通过“抗美援朝经典战例”“志愿军各军兵种部队”“勇士辉煌化金星”“抗美援朝中的房山力量”等四部分,展示了志愿军将士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奋勇担当、捍卫和平的精神。(张娟娟)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兰台世界》2006,(12):17-18
本溪市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其不但具有存储、积累、保管档案史料的历史职责,还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华国魂、宣扬社会正气、净化人们心灵的美育功能,以及对人们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深刻教育职能,为档案馆这一文化事业机构赋予了“培育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凝聚人类精神力量的发祥地”新的思想内涵和意义。一“、基地”展览内容简介“可爱的本溪”史实展览,运用大量馆藏资料和实物档案,展示本溪近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展览大体可分为档案实物展、本溪名人展和专题文献片三部分。1.档案实物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通常采用“物以类聚”的文物分类方法,根据质地将文物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保护。文物专题展览是综合类及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展览类型之一,与基本陈列不同,更多地从艺术、题材、文化、流传等方面展现某类文物的内在演进逻辑,且更注重视觉表达。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员要充分分析本馆展览定位、馆藏优势、目标观众等,以避免出现“千展一面”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成电)档案馆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之“成电记忆档案展”,从馆藏档案中甄选出63份珍贵档案,从档案的视角回顾了学校在党领导下走过的66年历程,弘扬成电在开拓、坚持、奋进、创新进程中紧跟党的脚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成电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是可作为科普创作主题的重要题材。科技馆应在充分发掘其中丰富展览素材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科学教育界、博物馆和科技馆界的先进教育理念,采取“多维目标取向”的思路策划中华文明起源科普展,立体地、综合地呈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在有特定教育意义、教育目标的环境设计中“讲故事”“模拟再现科学探究实践”是实现“多维目标取向”展览的有效方法。学术研究作为策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应该围绕这样的目标和手段展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博物馆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馆际合作举办展览,是整合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值得大力推行的博物馆办展机制。在馆际合作办展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从展览类型上看,以文物精品展为代表的审美型展览和以宏大专题展、文化对比展为代表的叙事型展览更能凸显合作办展的优势;二是从实现过程看,馆际合作办展的成功依赖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三是从参馆类型看,中小博物馆参与合作展览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许昌市博物馆新馆的建成,依托本地文物资源和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精心策划推出“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采用“大通史、小专题”的构思,以“反映远古文明,突出汉魏文化”为主题,从而揭示出许昌从远古文明一步步走向繁盛的历史发展脉胳。该展获得了全国博物馆2012-,?-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相似文献   

18.
“换一种说法”是2004—2006年伦敦6家博物馆联合进行的展览更新改造项目的名称。在我国,尽管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千展一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展览“换一种说法”已经势在必行。叙事型展览,因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出色的传播力,为展览的同质化困境提供了解决之道。因此,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对展览文本展开探究,讨论如何通过人物微观叙事、丰富叙事结构和转换叙事视角进行突破与创新,让博物馆讲出更多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2024年1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京举办“提升策展品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以下简称《策展笔记》)座谈会”。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作者代表围绕《策展笔记》创作阅读心得分享、丛书价值发掘阐释、博物馆公益出版项目发展建议、博物馆行业出版物助力大众文化倡导等议题进行了跨学科、多维度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正在旅游上大力发展一系列小型多样的专题博物馆。一方面深入开展抢救民族文物活动,广泛征集各类文物,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为建馆积累足够的展品;一方面积极维修文物古迹,将那些可以举办展览的文物建筑作馆舍,使文物维修与博物馆建设相符。这样,既妥善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节省了大量资金,还为开展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贵州省初步建成、正在建设及计划建立的系列专题博物馆(陈列室)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