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和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我们既看到了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张扬的生命活力,也理性地看到了新课程的先天不足和课程环境对新课程实施的严重制约,而课程环境的改变又是一个更加艰难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让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且以足够的热情和勇气来关注课程环境,寻找改革出路,以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改革在现实中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语新课标颁布和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我们既看到了语教育教学中所张扬的生命活力,也理性地看到了现实环境对新课程实施的严重制约,而课程环境的改变又是一个更加艰难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认为,我们必须让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且以足够的热情和勇气来关注课程环境、寻找改革出路,以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洪发林  赵彦 《辽宁教育》2002,(10):17-18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课程中,大家已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内容: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在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实施: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熟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学,如何应时而变,推陈出新,与新课程同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并认真探索的问题。我以为,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亟侍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角色,是决定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重视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支持保障系统,以增强教师实际实施课程的动机和能力,吸引教师积极投身新课程实践,对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宏观的教育思想、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乃至人们对教育的整体理解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当前,新课程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推行了几年,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更理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实施途径,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已成为事关课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课程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的重要工作。本文试图就新课程教学实践层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施途径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我们的课堂变样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笔者就课堂教学方面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符小红 《师道》2008,(6):24-25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几年来的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新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得失。影响教学的首要因素则是实施者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新课程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只能流于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实施对教学的要求,我们认为应该树立以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生物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专家学者著书立说,教学一线的教师更是把新课程标准当成新世纪生物学教学的航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正是人们所期待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貌似改革但实质上是把旧的东西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又粉墨登场的现象,致使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误区一:研究性学习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目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论述较多,对于“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一次课程改革积极  相似文献   

13.
周丹 《现代语文》2007,(3):90-91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新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幼儿园选择什么课程?如何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对课程实施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变革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及时做好角色转型定位,以保证新课程特色化实施的顺利运作。  相似文献   

15.
胡薇 《江西教育》2006,(4):16-17
建校四年来,我们在深入推进国家新课程实施的同时,在双语,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打造特色学校上已初步成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改革意义的探讨、对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质疑、对完善课程改革政策的研究,以及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倍加关注,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期待,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的深层次思索。笔者以思想品德新课程为例,从教师和研究者的角度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是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在教师眼中,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对问题回答本身的反思,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实施研究兴起于课程研究范式与社会脉络的后现代转换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影响。我们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入手,检视与建构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本体论上,将课程实施视为对话,恢复其开放性和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赋权,使其作为主体参与课程实施;尊重课程知识的建构性和境域性;倡导以多元与宽容的方法论评价和研究课程实施,面向教育情境,面向师生本身是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精髓所在。课程学者应从其缺陷入手,改善这一理论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课程实施问题正在成为物理课程改革中最为受关注的问题。物理课程本身、物理教师以及课程实施环境影响物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失真是必然的,但是,偏差性失真、回归性失真和超越性失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归因。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呈共同繁荣之势,这为地方参与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也对地方管理课程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地方课程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走入了一些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进行分析论证,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丰富我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我们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之中。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实施的能力;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研究也具有方法论上的优势。从理论上说,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四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和学生作为研究者。我国的新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