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制订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澳葡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政策,通过分析其公共教育投入的几种主要形式及投入数量,对当前澳门公共教育投入的现状及澳葡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总量投入不足和存量结构失衡的问题。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颁布《教育投入法》;加大政府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转变公共教育发展重点,加大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大教育资源总量;建立教育成本补偿制度,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反映了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投入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本文通过对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等方面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国情选取了衡量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努力不足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算清了教育投入总量上的缺口,并统计了经费投入在三级教育结构上比例失调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度逐步扩大的状况。建议政府今后在教育投入方面应加强立法建设;在公共教育财政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育财效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等,通过提高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解决当前教育经费不足和失衡问题,满足今后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已经在政策层面形成共识。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缘起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以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层级之间责任的适当划分以及决策权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为基本内容,具备民主和法治特征。我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严峻问题。应参照公共教育财政的规范理论,以解决政府层级之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为突破口,渐次纠正市场与政府之间错位与决策权误置的问题,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我国31个省份(市、县)三类六层面公共教育经费2005-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对教育经费投入公平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生均教育经费可能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省际间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因素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受到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短期内无法改变,同时也与政府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的制度体制不完善相关,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视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教育公共投入存在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加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农村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重视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教育存在公共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加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农村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教育财政偏好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财政偏好是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流向的倾向性与喜好,在价值选择标准上受教育投资收益、教育财政收入来源、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财政偏好经历了短缺性偏好向制度性偏好的演变,追求短期效用最大化,大力支持强势组织的教育发展,教育财政中立程度较差。秉持公益价值优先的教育财政偏好理念,依法纠偏,实施教育财政投资偏好的民主与科学决策,建立教育信息独立和公开披露制度,是教育财政偏好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教育装备经费的主要筹措方式有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供应商信贷等。通过对浙江省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分析,提出把教育装备纳入政府采购的轨道,注重营造教育装备的投入机制,解决装备经费均衡投入的问题,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对2008-2011年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投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个人受教育成本偏高、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未能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应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控制学费比例、健全资助制度,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典型的M型层级结构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权体制与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近30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从乡村自给向公共财政保障的变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以预算内资金增加和财政负担主体上移为特征,然而,中央政府介入程度的加深导致基层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绩效损失不可避免.基于负担主体上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目前可采取的策略是,在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放弃"分项目、按比例"的转移支付方式,强化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是我国市场经济取向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市场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以全新的思路和理念对整个财政运行机制作全面、彻底的变革,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为此,政府及财政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退出市场有效运行的经济领域,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支出结构、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和财政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短板。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体现在教育模式不成熟,特色性和普及率偏低,办学机构和教师质量基础薄弱,公共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较低等方面。一系列问题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供需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对此,需要通过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市场适应性,并优先发展农村和农民工的中等职业教育等措施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建扎实的技能型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而国家承担和维持公众福利和人力投资的费用逐步地转向个人或家庭,由此在教育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经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这使得半数多的家庭难以承受教育带来的经济压力.在家庭教育支出中,扩展教育支出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预算作为控制政府支出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财政学、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时至今日,对于中国公共预算的研究,目前学者还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基础,从1999年到2006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种类几个方面,对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现状进行一个描述,以期能为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勾勒出一个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