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主要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以三峡大学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向为例,着重讨论了基于具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并基于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以保障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教育部关于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了本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计划。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并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体现信息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兼顾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对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资料、调研,分析了国内一些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的课程组成及特征,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剖析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存在专业课程学分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衔接不顺、实践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部结构、设置模块化课程以及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等,为其他高校课程体系的类似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规格和专业发展构成的,课程内容则是课程体系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高职测绘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建立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对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并分类对比分析,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及专业特色,对地质工程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类型多样,以考取研究生、煤炭类及综合性企业就业为主;专业定位以地方为中心,面向全国,不局限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加大基础知识培养,挖掘学生科研潜力,调整课程名称及教学内容,满足多元化的就业类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为契机,对贵州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改革,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和贵州特色的课程体系。文章首先对本学科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阐述了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并从在校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课程体系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为契机,对贵州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需求和贵州特色的课程体系。文章首先对本学科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阐述了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并从在校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对课程体系的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培养新世纪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不同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大学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很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优点,针对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情况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实践,包括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最后,对地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952年院系调整后,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出现了地质类工科专业,其设置基本上以原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为样本。至1998年新专业目录公布实施,45年间地质类工科专业的名称和数量经历了多次变化。就专业数量而言,曾有过两次高峰,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地质工程专业领域所面向的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复杂,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岩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及其相关对策。通过学情分析,基于OBE教育理念,强化未来需求导向,结合本校专业建设特色,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强调“地质过程—力学机理—工程技术”三位一体的学术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对岩矿类课程组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性改革,力图培养学生的地质素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可为其他院校岩矿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作为工程技术类、经济管理类等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它在优化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在课程目的的设置、教材的整体布局、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  相似文献   

13.
围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煤炭行业对于高职地质人才的要求及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中对地质工作发展的方向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从地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地质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测绘科学现代发展的特点 测绘学科和技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测绘类专业仅设置有测绘工程一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各个测绘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测绘工程专业是原来的四个测绘类本科专业的融合.归结起来,测绘学科的现代发展有以下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 本校按地矿学科(工学)专业设置,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点。 本科专业设置:地质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硕士专业设置:地质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二、地质工程系总体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前身为“航空摄影测量与工程地质系”,成立于1983年,1983年以前一直隶属于铁道工程系;1991年工程地质和测量遥感专业又各自成系并发展至今。2001年以前学  相似文献   

16.
课程体系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以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背景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措施,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等地质类本科专业设置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设立跨理、工两大类学科 的综合性专业——“地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建议,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以地质学为背景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7所地矿类院校,调研比较分析了其专业发展概况、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等状况。课程结构呈多样化,但并不突显行业特色与优势;课程设置不能依托地质领域优势专业平台进行学科建设;普遍重视实践课程模块建设,但教学内涵实现不足。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质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交叉形成的综合性高新学科。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托地质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开展了将地质元素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尤其是行业类省属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矿物岩石课程体系的形成与问题剖析1.研究背景我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经过几代人近50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也具有煤田地质特色,日臻完善的煤田地质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成为煤田地质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形成并保持我校煤田地质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作出了贡献。煤田地质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办学和条块分割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引人,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日趋深入,部门办学的格局被打破,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