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视频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教改班作为对照组,普通班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操作考核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相关知识的深入认识,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我们于2018年3月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遵义医学院2016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4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并分为课前短视频、课中互动讨论、课后案例分析三组。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模式组学生考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同时选择课前短视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考试成绩与知识点掌握情况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军队院校IMOOC平台,以本科专业基础课光电技术课程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结合实验结果及军队院校的特殊性,给出军队院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军队院校特点的专业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8,(2):117-120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劣.方法:选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平行班级学生共157人,A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B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实验组).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及学习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同时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成就感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结论: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共19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6人,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实验组,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三个体检专题测试中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适合诊断学教学的高效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学生成绩,根据各项操作掌握度情况找出临床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在海南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OSCE各站点成绩来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结果:第三站的心肺复苏得分最高,第二站体格检查得分最低;22个项目中掌握优秀的占13.64%,包括眼球运动检查、心肺复苏、语音震颤检查;掌握较差的占22.73%,包括测脉搏,右肺下界移动度检查、简易呼吸器、缝合打结.结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OSCE考核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不一.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有的放矢,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施教,提高技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威  章丽霞  谢英  金波 《科教导刊》2023,(3):121-123
目的:探讨TBL、翻转课堂模式在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川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2019级和2018级共计1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同一个教学案例,在2018级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在2019级中采用TBL教学模式进行。课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师生互动性、疑难解答,探索精神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差异,P<0.05;两组学生在知识的归纳总结方面比较,P>0.05。结论:TBL教学模式能提高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探索更优的教学方式是本课程组永恒的课题。本文将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基本要求,及翻转课堂将给生化课程教学效果带来的利益进行剖析,从而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引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201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试验。~([1])结果:与对照班相比,翻转课堂实验班级的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期末试卷中综合分析题得分情况,翻转课堂实验班级的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2018级55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7)和实验组(n=28)两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对两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要求各专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和行业等外部需求,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应的毕业要求。并据此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群。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依据认证标准,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对"成果导向"内涵解读的基础上,解读了基于工程教育中"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毕业要求的二级指标点分解的注意事项,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支撑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土木工程培养课程体系设计要点,对支撑毕业要求的各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优化,探讨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性。要贯彻这一点,需要坚持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理念,锻炼辅导员的实践技能,树立辅导员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其中辅导员学生工作融合营销管理的理论,运用"三位一体"工作理念对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试析桂林旅游“黄金名片”的打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打造和精制桂林旅游的四张黄金名片——安全桂林、山水桂林、文化桂林、国际桂林入手,探讨和分析了桂林旅游的市场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期桂林早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广西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和闪光点,从而促进和带动整个广西旅游总体上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岩浆岩岩石学"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之中,利用"关键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和联想记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顺利完成课前回顾和课后总结,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工程认证背景下我校进行《橡胶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必要性,从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细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谈谈探索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2025呼唤新工科改革,对在新工科下如何构建"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地方行业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区改革为研究试点,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适应新一代工业革命需求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四创体系,以培养更多的中国制造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飞机钣金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从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追逐"朝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历史起源早,文化开发早,文化密集,文化质量高,在中国的南疆撑起了一个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从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形成了桂林人对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的基础。桂林发展旅游业,从山水风光旅游到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全面总结桂林30年进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构筑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体系,迎接新世纪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