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利类专业本科生团队协作能力较为欠缺的现状,将团队模式引入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团队培养的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明确了其内涵,并从团队组建、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对实施方案及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连续四届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的实践表明,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及其他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涛峰  童明波 《文教资料》2008,(12):175-177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概念和运作前提,讨论了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组建实施和积极意义.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就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娟  刘军  孟献丰  唐丽永 《考试周刊》2013,(35):172-173
毕业设计是工科大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文结合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建立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对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77-180
提出改革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采用企业项目运作方式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路并付诸实践。在指导毕业设计中组建了学生毕业设计项目团队,建设了多层次、跨专业、校企联合的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按照企业项目设计的运作模式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实际特点,海军工程大学构建了“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建立了“指导教师团队-学生设计团队”的多对多指导模式,明确了团队中每一层次指导教师的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提出了分层次合作指导的方法,同时探索了团队中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并对该指导模式进行了初步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知识支撑,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增大了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水平。该经验和做法可为其他相近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处理好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毕业设计实践,分析探讨了现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组建团队毕业设计模式,体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取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兴田  周一丹 《高教论坛》2011,(9):79-81,92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合作选题、联合指导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等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建方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团队组建方法、指导方法及管理评价方法。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玉 《华章》2012,(36)
在“原创性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多元化团队作品之西方民族元素的演绎”中,我例举了毕业设计一团队作品,详细阐述了如何结合毕业设计的总规划(详见《华章》2011/22《原创性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多元化团队作品的创作,以及团队作品中的民族元素的演绎.本论文从该多元化团队创作中西方元素着手,阐述创作过程以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团队精神是工程师培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工程师教育中应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进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中法工程师学院协作,借鉴CDIO教育理念,融合中国毕业设计和法国项目管理方法,开展了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指导。介绍了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构建、教学运行与管理方法以及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工科"教育范式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航天专业特色,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方式,组建了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重点阐述了毕业设计选题、教师学生双团队组建、过程管控、和规范考核等方面的实施策略。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团队内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毕业设计工作,使学生扩大了专业知识视野,锻炼了团队互助协作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教育理念优化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际照明工程项目为基础,设计利于强化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训练的教学案例,组建实验教学案例库,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与能力水平,探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实验教学设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定点焊接了Q235钢对接工件。研究了工件间隙对定点焊接(模拟起始阶段)的熔深状态和非电量电测法中相应的脉冲峰值阶段电弧电压信号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件间隙在0 mm至1.2 mm变化,焊接过程中熔池的体积和熔深逐渐增加,焊缝从未熔透逐渐向熔透和过熔透变化,脉冲峰值阶段电弧电压波信号波动先降低后增加,当工件间隙为0.9mm时,焊缝处于临界熔透状态,对应的拐点处脉冲峰值阶段电弧电压信号波动为2.79 V。这说明脉冲峰值阶段电弧电压信号波动可作为观察焊接过程中焊接熔深的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加工工序对航空框类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建立初始残余应力引起框类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预测模型,根据毛坯初始应力引起框类零件的加工变形规律,基于航空框类整体结构件变形最小化,研究了不同加工工序对框类结构件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去除隔框材料,再去除中间圆孔材料,最后去除周边材料的加工顺序对单面隔框件加工变形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e-learning平台与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视角出发,以应用化学学科的专业课程——《电极过程动力学》为例,对教学模式、e-learning平台构建及考核评价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提出提高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企业与研究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研究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给企业推荐到切合的成果和服务。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基于智能推荐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系统根据审核的内容,对关键字进行智能匹配,选择合适的需求方,推动触发器发生响应,实现消息提醒,同时,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智能选择。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化水平,也有助于减少企业搜索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达国家对城市农业的需求已经从单纯地提供健康食品转变为全面的农业体验,从而带来了市民娱乐、城市绿化等环境、经济和社会作用。作者利用文献综述、用户研究等方法,探究面向商业空间的都市农业,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游戏体验式生态农庄H-azo模式,对H-azo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H-azo模型为我国城市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为类似情况下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学实验的需求,课题组对矿井排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模拟虚拟仿真的开发研究,通过对排水系统的混合仿真模拟实现科研成果回馈教学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复合型卓越人才。实践表明,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力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研究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着力点,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该研究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基于现实情况,从大学生、教师、教学载体三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的策略思路,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教学与实验环节不足的基础上,对矿井提升系统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开发了矿井提升钢丝绳试验混合仿真模拟教学演示系统与基于Automation Studio混合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使学习者能够在虚拟平台上自由、直观、交互、可重复地学习提升系统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在虚拟平台上,亲自动手,模拟各种工况,实施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摸清全国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现状,本文分析了课程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问卷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全国21所高校的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水利工程学科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内容雷同,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前沿性不够和科研训练不足,等等。实践类课程及前沿类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不足:课程门数和学时比重明显偏低,全英文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50%的课程教学方式以讲课为主,研讨、案例式及现场教学方式所占比例相对偏少;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