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新闻实践》2014,(5):59-60
核心阅读:有人认为,家庭应用"盒子"最大的功能是在网络视频上,传统的电视媒体,原有的电视终端——有线电视机顶盒,将因其功能单一、体验差等原因逐渐脱离用户的视线,从而造成收看传统电视的人群数量(特别是年轻人)逐年减少,传统电视的收视率也大幅下降。由此,传统电视媒体终将逐渐失去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背后所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视频服务,终将颠覆整个电视产业。传统电视产业的发展真的会走向终点吗?作为一名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笔者试着从传统电视的角度谈谈"盒子"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和应对。  相似文献   

2.
高红波 《视听》2016,(1):17-21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产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媒信产业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边界。围绕"视频"这个核心,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视频网站和电视机相关设备生产商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新的、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生产和视频内容产业,即"大电视产业"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这一新兴媒介社会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目前大电视产业竞争格局进行解读,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范钦钦 《传媒》2014,(7):63-64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电视受到了各种新视频形式的冲击,这些新媒介与传统电视在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上的争夺日趋激烈,尽管如此,传统电视产业在媒介产业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四大广播电视集团——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国家广播公司(NBC)和福克斯电视网(FOX)主导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与地方加盟电视台保持一定关系,具有传统优势的节目安排与节目战略使得美国几大电视集团赢得  相似文献   

4.
核心阅读: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也改变了产业格局和视频播放体系。现在的电视越来越像电脑,电视受众已是基于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电视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电视服务势必走向大视频云应用时代,平台化、移动化与大屏化将成为视频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数传媒积极应变,创新电视服务业态,迎接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土豆和优酷的合并,在"强强联合"的名义下掩盖的却是网络视频产业不堪成本重负、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窘境:单一的赢利模式、头疼的版权问题、国外运营模式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网络视频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制约瓶颈,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创新经营模式己经成为网络视频产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现状的分析,就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27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在五年内颠覆电视”。此话一出,立即激起国内一阵骚动。先是英文单词“Revolutionize”应该译为“颠覆”还是“变革”引发了不同意见的争论,随之,代表现有传统电视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开始磨刀霍霍准备与新的视频产业认真进行搏斗,大有生死存亡大决战的架势。一般的观点均认为,视频产业前景一片光明,而传统电视只能且战且走,必须尽快找到转型出路。这种一片唱衰的声音足以让那些电视从业人员坐立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更为重要的是.手机电视对现有的媒介产业格局提出了挑战,它催生出的系列产业,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基于地理和市场渠道的行业分类,  相似文献   

8.
土豆和优酷的合并,在"强强联合"的名义下掩盖的却是网络视频产业不堪成本重负、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窘境:单一的赢利模式、头疼的版权问题、国外运营模式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网络视频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制约瓶颈,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创新经营模式己经成为网络视频产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现状的分析,就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孙雁彬 《视听界》2011,(6):56-58
三网融合趋势下,新技术不断更新,使中国的视频产业格局发生巨变。以前,电视是人们接受视频的惟一终端,造就了传统电视台的兴盛和强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和其他终端消费视频节目,网络视频、手持电视等正在动摇着传统电视“江湖老大”的地他。很多传统电视从业人员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正在寻找转型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卢永明 《传媒》2015,(14):47-48
伴随着网络技术、理念的不断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视频产业迅猛发展,IPTV、网络机顶盒、智能电视、手机OTT等各类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媒体应用跨界到传统视频媒体领域,创新型视听产品满足人们收视需求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视频产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遭遇互联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下降是否意味着电视产业的衰落?电视产业如何面对互联网视频媒体的挑战?那么电视台和网络视频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呢?试从双方的市场份额、受众分析,提出电视台应对网络视频挑战一些策略,也就是说媒体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眼光、标准、态度和方法,这可能是未来传媒业在内容层面竞争的另外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营电视产业是在民营经济政策和电视媒介政策的双重约束下发展的。我国民营经济政策的整体大环境一直不利于民营电视节目公司的成长。"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制播分离"以来,我国的媒介政策环境逐步宽松,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民营电视产业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电视"的新兴产业,被称为电视融媒体。在我国,电视融媒体产业主要有广电上市中心和视频网站,还有终端硬件厂商。这一领域被称为"互联网+",从这些"互联网+电视"的创新举措中,我们可以考察中国当下融媒体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09,(4):12-12
在4月初结束的"2009南方新媒体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南方电视台介绍了其自身的经验。在体制机制上,南方台建立了适应新媒体产业的运营架构,组建了跨技术、经营的项目拓展部,既能把握新媒体的技术发展趋势,又可以适时介入产业经营,在组织上保证了新媒体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在运营上通过组建南方电视新媒体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李威 《视听界》2014,(5):25-28
在国内广电纷纷探索制播分离和产业转型改革的当下,灿星节目制作公司的成长路径和创新方式具备参考和启示意义。本文以灿星的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为例,分析了"灿星系"节目的制作特点,剖析了灿星的产业经营模式,希望借鉴灿星的成功经验,给予传统电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进友 《传媒》2014,(11):51-53
正以智能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智能电视,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的竞争格局。智能电视激发了电视产业的新活力,开启了全新的智能大屏体验时代。面对产业升级,电视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升信息化时代的电视话语权,增强电视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树立全新的产业经营理念和模式,争取尽快实现战略突破和转型,以便在激烈的电视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全球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11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家庭电视用户的未来版图构成更加清晰,各种数字电视媒体形态的发展方向日渐明确,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阔步前行。伴随着有线网络整合和数字化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增幅明显;三网融合改革中,12个试点地区IPTV用户数量显著增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向"户户通"大力推进;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出台,地面数字电视走出国门开辟国际市场。展望未来,"大电视产业"正在浮出水面,云视频的广电应用需求剧增,网络电视对于传统电视的冲击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18.
戴元初 《视听界》2014,(3):123-123
"芒果独播概念"只能看作传统电视媒体众多自我救赎手段中的一个选项而已。湖南卫视的动作常常会被当作产业发展的标志性行为而受到业界的多重解读和多方位的联想。这一次,当湖南卫视宣布今后旗下节目不再与其他新媒体合作,而是全部由芒果TV自己播放的时候,在电视传媒界和新媒体界引起巨大反响。对于电视业界的同行而言,  相似文献   

19.
孙平 《当代传播》2014,(2):64-66
大电视产业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电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价值链等发生许多变化。本文从新型电视产业价值链入手,梳理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阐述媒介融合给电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价值链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陇婵 《视听界》2014,(5):14-15
互联网盒子仿佛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关着现代信息媒介科技与市场共同孕育的"妖魔"。魔盒被打开之后,放出来的"妖魔"野蛮生长,短短两三年,就悄然从客厅抄了传统电视的后路。今年6月中旬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降多道"驱魔符咒"——针对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下发了要求立即关闭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违规视频软件下载通道的函;取消集成平台里直接提供的电视台节目直播回看功能;约谈互联网电视7家牌照管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