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等社交媒介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全新的社会商业变革,成为企业营销传播的重点关注阵地。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地以社交媒介所带来的挑战和新机遇为视角,为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然而,我们注意到在需求与媒介样态关系日益加深的今天,企业利用社交媒介进行营销传播的新模式,正在对社交媒介的延伸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营销与社交媒介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微妙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与企业营销的相互关系,结合微博平台上企业营销典型案例,为理解社交媒介的未来走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范玉明 《东南传播》2012,(6):116-117
2011年中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取得的票房神话,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微博营销这一新兴的电影营销方式。根据电影内容、营销目的的不同,微博营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舆论领袖营销、话题营销、平台合作营销、活动营销、口碑营销等。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会出现过度营销、无效营销等情况。我们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效观众主体的锁定,做到精确营销。  相似文献   

3.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对微博清晰的盈利模式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新兴媒介,被过分消费甚至恶意炒作,让微博营销表现出"未盛先衰"之况。本文从微博营销传播入手,探讨其运作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兰英 《新闻世界》2013,(10):268-269
2O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对微博清晰的盈利模式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新兴媒介,被过分消费甚至恶意炒作,让微博营销表现出“未盛先衰”之况。本文从微博营销传播入手,探讨其运作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微博的兴起将媒介的争夺演变得更加激烈。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宣传营销则较好地找准了趋势,试图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寻求新的、更好的策略以达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为全面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在此状况下,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微博开展品牌营销。因此,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更好的营销成为众多学者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笔者首先对微博及品牌营销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针对微博营销中所出现的问题,提炼出微博营销的独特点对体育网络营销中需要发展的对策提出具体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微博与微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微博与微信不仅是一种社交媒体,也成为企业的营销平台,这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巨大影响,也使图书营销策略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的特点及微营销对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探讨传统图书出版业在微时代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借助微博制造热点话题,形成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企业、关注企业新产品,以及企业活动信息,成为当今流行的营销手段之一。微博话题营销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话题是核心和灵魂;微博意见领袖是助推器。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话题营销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追求新奇性,但不能触碰道德底线;追求轰动性,但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追求粉丝效应,更要追求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9.
微博营销:“湿”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笑  夏冰 《新闻世界》2010,(8):288-289
微博自2007年"登陆"我国,凭借其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迅速成为WEB2.0时代的新宠,也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湿营销"理论为基础,着力探讨这种适应微博传播特性的营销方式,思考其理论适应性和实际操作性。笔者认为,微博"湿营销"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准确的创意诉求,注重湿通路、湿路径、湿优化的应用,并在微博传播中做好口碑的分享,同时注重其动态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康 《新闻世界》2013,(8):209-210
近两年,中国许多中小成本电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微博营销这一新兴的电影营销方式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所发内容为分析文本,研究电影微博营销的规律,以期为电影在微博上进行更好的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熊玥伽 《新闻世界》2012,(7):187-188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碎片化传播形成的时代背景,而微博的普及,使媒介环境的碎片化特征更加明显。在碎片化时代下,以媒介为渠道的营销已经有了新的变化,随之产生的整合媒介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碎片化时代的特性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微博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应该结合碎片化大环境来分析微博营销战略,正确认识微博营销的效果,期望能够对客观认识微博营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周力  周旖 《出版广角》2013,(6):38-40
对出版单位而言,充分利用微博这个新的营销平台,开展图书营销,提升营销业绩,不仅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对拓展图书的现代营销渠道,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微博综合了博客、即时通讯、手机的传播优势,是最能代表自媒体发展的典型表现形式,它秉承着自由、开放、平等和共享的网络精神,与以往的传统媒介形式相比,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每一个拥有微博的主体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渠道、平台,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凸显了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随着微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决定了微博作为一种新型自媒体所具有的营销价值。图书出版业也发现  相似文献   

13.
康亚飞 《今传媒》2014,(7):77-79
社交化媒体的出现,使商家更加注重立体营销,信息流从单向向多极化发展,基于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一经发布,就产生裂变,快速向整个微博用户网散开。电影的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受众对电影的消费认知和意愿。本文借助传播效果理论,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对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方面的影响。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受众自身使用微博的情况和微博主的粉丝数也构成了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可见,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电影营销中,受众不仅是营销对象,更成了不容忽视的营销力量。  相似文献   

14.
刘冰一 《今传媒》2013,(5):69-70
随着微博的普及,微博已经被大量企业作为营销的利器,出版社也已开始关注并运用这一工具进行图书营销。本文结合微博自身的影响力研究,并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借力微博进行营销为例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微博这一新媒体在图书营销中的作用,促进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英 《传媒观察》2011,(8):40-41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Twitter微博网站就拥有1亿多用户,国内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突破千万。众多企业因微博庞大的用户数目,开始关注微博独特的媒介商机。微博平台独特的媒介优势1、微博具有多级传播的属性。微博始于人际传播形成的微博话题,通过网友之间的不断分享,  相似文献   

16.
王丹阳 《传媒》2014,(6):54-55
正图书的微博营销,目前有话题式、赠阅式等多种营销方式,通过这些营销方式,能够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达到品牌和图书产品双重营销的效果。然而,目前各个出版社的微博营销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专业体系,仅仅将微博营销当做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和补充。同时,在图书出版社行业中,微博的营销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专业的营销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王春燕 《新闻世界》2014,(2):138-139
本文以2013年上半年五部高票房"小妞电影"《101次求婚》、《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在新浪微博上的营销和推广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小妞电影"如何通过新媒体进行营销,进而取得高票房。研究发现,"小妞电影"的微博营销呈现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微博营销在争取受众注意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媒介微人才能力需求,即“四C”能力,从传播学、媒介人力资源学等角度探析微人才的能力对媒介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出现和使用后,电影出品人利用自身在微博上的影响力,跳出传统媒介向受众传递电影讯息。微博的普及带给人们最大的改变就是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及时性以及受众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话题,这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研究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微博为例,研究微博的电影营销效果,研究微博电影营销是否可行,受众是否会接受微博带给他们观影选择的"议程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微博可以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途径,受众会通过微博推送给他们的相关电影信息对观影行为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微博正式成为一种迅速流行的新型社会化媒体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开始将微博作为企业营销工具,微博营销成为近年来成长最快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的过程,是企业使消费者或意见领袖通过微博渠道分享对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或讨论,从而树立网络口碑的过程。因此,网络口碑营销是微博营销的基础与实质。通过加强网络口碑营销,可以很好地提升微博营销效果,文章结合传播理论、文献资料与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微博营销的5T模型,即Talkers(谈论者)、Topic(s话题)、Tool(s工具)、Taking Par(t参与)以及Tracking(跟踪),通过模型分析提升营销效果的相应策略,并以欧莱雅为实证研究对象,例证分析策略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