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首要问题在于探索意识形态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规律。利益是研究意识形态的初始范畴和逻辑起点,特定的利益要求总是与特定的意识形态相吻合,而特定意识形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利益关系。从利益关系入手来把握意识形态就抓住了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各个环节都是完美的,要找准事关广大群众利益需求的关键点和核心点,从民生、公平、公正入手来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机制,可以发挥多方面的经济功能,节约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运行的成本;社会主义要具备创新性、灵活性和包容性,重视人文关怀,才能得到认同,获得成功;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政府投入,以人为本,响应人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 ,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 ,意识形态的内容、作用、功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经济学理论领域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危机 :不仅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特别突出 ,而且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意识形态是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话题。经济学理论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 ,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本文拟对意识形态和经济学理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意识形态是特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自身…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握应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流变出发,认识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的文化特性、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国家利益、国家政权的重大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厘清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高校场域及其权力关系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由于高校场域独有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资源,使得教师在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用知性认同取代了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关于“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由此形成的“话语真空”正逐步被学生中的话语强势群体及学生家长所占据.消除“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与运作,在超越知性认同的基础上,从学生内心深处引起价值共鸣,通过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化形式表现,意识形态的整合、渗透等功能借助于文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能够形成这种良性的互补、互动关系,是因为文化本身就具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叠的内容.在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逐步形成了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总结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验,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思想影响力和行动支配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深化意识形态研究,要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前沿问题,发扬光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深入探索意识形态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不能局限于意识形态自身的调整和对社会成员的教化,还应在社会现实中构筑有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当前,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肯定的利益关系、所描绘的社会状态、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等转化为可以感知的“社会存在”,提升社会现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契合度,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并融共生、密切联系的。在当今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软实力竞技时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趋密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问题凸显,文化软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境遇。如何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是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如何保持和重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凝聚力,是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要抓住利益这条主线,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苏东剧变以后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实质是要用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来代替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观。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批判"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宣扬"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另一方面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加强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鲁迅后期文艺思想的特定角度论述了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的特征。鲁迅一方面批判了文艺的“人性论”、“自由论”和“性灵说”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从文艺的功利性、阶级性、政治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将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庸俗化的文艺观点。鲁迅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以较高的逻辑起点和辩证思维,阐述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既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政治与经济的能动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反映的特定的经济政治内涵——中国革命及社会生活有着切合实际的正确理解;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国民精神等中介环节和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正确把握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艺特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化突飞猛进以及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倾向,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意识形态工作要以人为本、注意意识形态教育的层次性以及重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指能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维护某种权力结构的意义或言说,它具有结构性、权力性、无意识性等三方面特征。意识形态批评是对结构性权力关系及其背后利益的揭露和批判,是对意识形态的常识性和自然性特征进行解码、祛魅与敞明。只要人类社会还结构性地存在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配置或稀缺资源与价值的不合理分配,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问题就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环境下,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要立足于唯物史观,从其精神实质上去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是从实践角度来论证意识形态的功能.审美意识形态应该是一个非中立的、肯定性的概念,在今天,我们主要是作为界定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的概念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系统化、抽象性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总是寻求以特殊形式实现自身的普遍认同。意识形态感性叙事意指意识形态主体借助感性化叙事介质,切合受众感性化心理需求,将系统化、抽象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转换成直观、具象的表意实践和感性体验的传播形式,是实现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增进意识形态普遍认同的重要途径。感性叙事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创新形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裹挟感性叙事介质对外渗透与扩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能够借助感性叙事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性叙事而言,要着力从运行、主体、内容、话语、渠道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建构,抢占意识形态阵地有利空间,促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也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既要重视传承历史、发掘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又要放眼世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要善于总结汲取以往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更要面向未来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现代化,要反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世界的潮流和人民的利益,要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地说,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代化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科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它是在批判继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它一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相对于一切旧意识形态,它具有全新的理论特征,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当代我国社会现实和科学分析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思想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