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2009年全国优秀青年女排集训期间的专项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两个月的集训,青年女排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有非常显著性的提升,但与现代女排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研究旨在寻找集训成功经验,为我国女排的整体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参加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全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年女排各位置后备力量的专项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目前青年女排各位置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条件优越,且具有明显的专位特征;接应位置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优于其他几个位置,但各位置间队员各项身体素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年阶段身体训练的比重,提高专位化的训练程度;借鉴现阶段青年接应位置队员的成功培养经验,重点加强副攻位置队员的灵活移动和弹跳素质,以及二传位置队员的快速、灵活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优秀青年女排高大队员和超高大队员的位置特征和其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青年女排各位置上高大和超高大运动员的选材和人数比例符合现代女排发展的需求,高大和超高大队员各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高大队员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供我国女排专项身体训练水平鉴定及训练的量化依据,从近两年女排集训中测定的4个专项身体素质数据着手,采用资料查阅法、数理统计法,从综合和均衡两个角度出发,初步制定了我国甲级女排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建议我国甲级女排集训及各省市队女排的日常专项素质训练参考这一个量化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避免训练偏态,有利于各队专项身体素质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及对比赛的观察,认为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制定和练习目的实现,应考虑到实际比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的特点,并应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使球员有效发展和构建满足比赛所需的能量供应体系;针对如何提高球员的耐力水平,通过对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球员耐力训练方面应分步进行,应特别重视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6.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少年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总体身体素质水平不高,各项素质的发展不均衡,且运动员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今后的选材和训练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全国少年女排(13岁组)运动员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9年全国少年(乙组)女子排球赛铜山赛区(13岁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统计结果与我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里的身体素质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分析,为各代表队和教练员改进措施,提高训练质量,进一步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优秀女排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年龄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优秀女排运动员开始专业训练的年龄;身体素质、技战术及竞技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区,为河北省各层次排球队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预测等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测量法分析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建立了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由五大素质因子组成,从五大因子中选取各因子代表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y =0.322 X1 +0.233 X3 +0.155 X13+0.148 X4 +0.135 X9.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2011-2012赛季30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主要由篮球专项综合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力量素质因子、耐力素质因子和灵敏素质因子共5个主因子,16个测试指标项目构成.并建立了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明确了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运动训练实践的心得及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优势和实施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构思对素质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体能储备和掌握、完善技术有着极大的综合训练优势;技术结构、供能特点和身体活动的方式是篮球运动员素质训练的技术化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战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而专项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殊训练,又是致为关键的一环。采用测试的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水平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其结果是:对专项活动水平起主要作用的身体素质特殊要求为: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为今后的跆拳道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一般身体素质对专项成绩的提高无直接关系,但对运动员的体质增强起着重要作用。专项身体素质有助于专项技术关键环节的掌握和专项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获得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原始数据,并运用特尔菲法、因子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和路径分析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专项身体素质5项典型指标、专项身体素质5项典型指标的训练路径图和多元方程,制定了11项专项身体素质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然后把得出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如何运用到模式训练监控中,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目的是为教练员进行模式训练、板块训练提供途径、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身体功能训练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和运动素质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支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各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队作为实验组,另一队为对照组。在实验组运动员训练中增加为期12周的身体功能训练计划,前后对两队运动员进行FMS测试和运动素质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女排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专项运动素质得到显著性提高,专项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身体的协调性、稳定性和主观感觉显著增强。结论:实验证明了身体功能训练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我国女排进一步科学化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指标体系构成、预测模型、评价标准、诊断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并由此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构建了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诊断与评价的方法学体系,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训练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阐述了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点,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依据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点提出训练要求,为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旨在探讨下肢离心负荷练习对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影响,在现有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常用手段的基础上,加入了离心训练手段,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对28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10名国家级健将和1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研究,进行为期8周的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有差异。实验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专项移动速度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结论如下:下肢离心力量训练与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均能改善下肢肌肉的最大离心力量。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移动制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