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3.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5.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仁礼 《高中生》2010,(36):6-7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明确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为必考内容。常见文言虚词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就是"而"字,因而在高考文言文复习阶段,广大师生都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探求其内在规律,以求准确判断,但是很多学生收效  相似文献   

8.
郝海英 《快乐阅读》2011,(9):125-125
1.梳理好知识网络。复习时,教师要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为"经",以高中语文课本(含归类练习)介绍的文言虚词用法为"纬",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一次梳理,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梳理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识,避免烦琐分类;  相似文献   

9.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考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的之、其、以等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言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根据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 高,得分率一直很低。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 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一 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 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 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8年来的变化情况 如下所示: 1997年含34个单音虚词和8个双音虚词,计42个;1998年 删"夫、盖、即、惟"和8个双音虚词,计30个;1999年删"虽、因、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6)
文言中的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需要注意的是,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实词,在文言中则属于虚词,且用法灵活多样,使用频率高。掌握好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进而对中考  相似文献   

13.
赵金平 《高中生》2013,(11):14-15
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一个较为固定的考点。文言虚词虽然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所以,考生的得分率一直较低。为了使复习文言虚词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考生应摆正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有9套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则有10套。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的高考试卷也常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但在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与考生却对文言虚词颇感头痛。因为考纲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却十分复杂繁冗。不少考生是靠  相似文献   

15.
[高频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可分两类,一是"言"的考点,即考查古汉语的言语知识,一是"文"的考点,即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言"的考点有: 文言实词的解释,题目一般是"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一般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 文言现象的把握.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考点一般与实词、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题目一般是"下列四个选项中与某句的文言句式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相似文献   

16.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7.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8年高考相关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因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考生考场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5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考生对虚词考题的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的复习理应被当作06年高考考生复习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20.
<考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关于文言虚词的用法,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对其词性的辨析能力.在众多辨析虚词词性的试题中,副词、连词词性的辨析较常见,也较难辨析,尤其是兼具副词和连词的虚词词性的辨析更难.下面本人就谈谈对该类虚词词性的辨析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该类虚词的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