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群众传统体育活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芦平生  陈玉玲 《体育科学》2004,24(8):13-16,29
地缘关系、经济方式、民族文化与传承方式、管理方法、融资渠道为西北少数民族群众传统体育活动构建了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扩大民族文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传统体育技艺是西北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重视区域因素,加强民族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少数民族群众最终演化参与的直接诱因,宗教因素的吸纳是促使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的载体;体育媒体的宣传与引导能有效触发参与的思维共振和行为互动;政府行为占主导、自发参与低.地缘经济式活动场所,民族节日的时间安排,根植于现实经济水平的实物消费,民族风情浓郁的活动项目是参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田野实证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环境、经济方式、民族文化构建了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社会基础,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地方风采的体育活动得到全面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特征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要求,并为此而提出的建设性要求和愿望。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民族体育文化政策,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剖析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揭示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各级体育部门开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新疆塔吉克族群众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塔吉克族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率较高,女性的参与率偏低;参与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偏低;参加项目以赛马、摔跤、“跳跑”、攀竿等体育活动为主,群众参与意识较强;组织形式主要以节日自发组织为主,其次是政府组织;民族传统节日和喜庆节日是群众参与的主要时间;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较少。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剖析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现状,结果表明: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总体水平较好、呈年轻化、中等文化程度、农牧民和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参与形式以政府组织活动为主,草原为主要活动场所,参与时间为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妇女参与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6.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揭示了物质性、制度性、精神性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价值的构成要素.表明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在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复兴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张量,马凤琴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民族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了解、认识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体育活动之关系,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求建构一个深入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其产业化研究的价值,探讨了这一特定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研究目的旨在使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形成西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广西农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为切入点,对其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导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以民族节日为契机,举行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盛会;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内容,建立农村社区文化社团等,以此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群分类及其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田野实证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以嬉戏娱乐、竞技能力、配合节庆习俗的3大民族体育项群,不同性质的项群又分为结构不同的亚类项目,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建立科学、规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指标体系,使其相互借鉴与移植,体现西北民族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刘汉生 《体育学刊》2011,18(4):122-126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并发展于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并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深层次挖掘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途径,来保障民族精神的永续传承,为现代社会背景下多元民族文化共存和发展寻找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3.
蔡忠建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21-23,28
通过对民营经济模式下的民营企业家与群众体育意识、态度、行为倾向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与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都不高;参加活动的各因子,民营企业家与群众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比后者好;对体育态度上是肯定的,行为上也是积极的,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民营企业家与群众有显著性差异,群众比民营企业家好;在体育锻炼手段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的趋向性,民营企业家更趋向消费性、娱乐性项目,群众趋向健身性、消费性项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结合不同自然环境"品牌"体育项目(活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各地均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品牌"体育项目(活动),并对当地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产生影响。针对现状提出发展对策:西北地区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应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加强宣传与引导;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关项目(活动)的挖掘与开发;与当地经济、文化、民族特点结合;加强已有与自然环境相关"品牌"项目(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带动群众体育活动;保证经费的投入;与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农业生产特点、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魏丽  张杰 《体育科技》2014,(3):25-26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比如芦笙舞、斗牛,龙舟、侗族摔跤,经2009年和2010年两次全州广泛普查,苗乡侗寨有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80多项(种)其中在民族节庆活动中一直延续的达50余项(种)。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传承性如何,节日对苗侗族传统体育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探讨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关系,以期能够为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阐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基础内涵: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广大人民利益最大化的主要内容、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民族体育文化的有力支撑。指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应凸显“民族性”、“经济活动方式”、“初始化”等内容;注重发挥西北少数民族地域优势,开展大众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7.
广东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卫 《体育学刊》2007,14(6):56-58
毽球、珍珠球、押加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广东多所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广东高校已举办过多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单项赛事,并组队参加广东省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又可充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借助高校平台,通过体育课教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学生社团以及建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研究协会等途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广东高校的开展将不断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18.
民俗民间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时代成果的精华,在新时代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利用此契机,使民俗民间体育在新时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以期丰富群众健身活动,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同时也是解决如今我国传统体育逐渐没落与下滑的关键所在。开封市“打陀螺”这项民俗民间体育运动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以此为例,本文试梳理陀螺运动起源,归纳其群众性、地域性、健身性、娱乐性的项目特点,提取身心价值和社会价值两大现代价值,根据走访调查总结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并提出规范政策,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竞赛体系,降低难度丰富形式、产业化开发,自制网络综艺、结合学校体育培养专业人才、回归游戏本质、增加交流机会、呼应古城记忆七项针对性的对策,效果良好可对民间民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甚至参与人数较少的“小众”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以借鉴与参考,以期促进陀螺运动的社会开展,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科学、客观的研究民俗民间体育运动的开发提供方案支持,对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实、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