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知识的形态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应以隐性知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策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隐性知识管理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平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挖掘、归纳和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传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实践(经验)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是知识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个人价值观与实践行为起到塑造作用。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与道德原则等显性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等隐性知识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隐性知识获得与流动;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构建以创新行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突出隐性知识在考核中的作用。由此,多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机制包括创新知识个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产生知识更新,新近学习到的显性知识与原有显性知识相融合。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策略包括显性知识的更新策略——推论、应用、融合,以及隐性知识的更新策略——记录、交流、反思、写作、观摩、研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表现为显性的(明晰的)和隐性的(模糊的)两种知识形态。这两种知识形态是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这一创新过程具体表现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人教育知识是一个与公共教育知识相对的概念。教师个人教育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等。这种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质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教育不够、学生对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能力获取不足、隐性知识的生成转化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根据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知识转移规律,可以通过强化师徒传授、引入案例教学、加强社会参与、突出文化育人等方面形成知识的互动循环,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班华 《学科教育》2011,(1):21-25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整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缄默知识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中真实地存在并发挥特殊的作用,如帮助职校生更有效地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并且是长久的,也是节约心理能量的。而基于这种特殊作用可以建构出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使教师成为缄默知识的开掘者;通过"学徒制"模式为职校生建构知识创造条件;通过良好的氛围以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等。这意味着缄默知识具有浓郁的实践性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它们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获得缄默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构建了由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或渗透式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科研能力训练和课外教育活动实践等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了协同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并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凸显评价的发展功能,以达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开发了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师知识管理平台。平台采用B/S的架构模式,主要设计了公共资料库、教学设计屋、交流研讨室和技能展播厅等功能模块。平台能够使教师快速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在促进知识的分享交流中实践性隐性知识得到转换,最终达成知识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显隐平衡: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知识管理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人们提高了对隐性知识价值的认识,强调关注教育教学存在着的隐性知识.然而,如何利用隐性知识,怎样处理它与显性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复杂问题,是关系学校知识管理核心的问题.本文从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出发,论述了基于SECI模型的学校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以及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指出实现显、知识的平衡是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默会知识可以划分为三类:基于个体技能表现、基于组织惯例及基于学校文化的默会知识。要促进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传播,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形成组织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交流默会知识的机制;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和重视学徒制,同时引导个体反复自主训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把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看成是一个集对,并作同异反集对分析,发现在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这两极之间存在中介知识这一宽阔的地带,中介知识是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机过渡和相互作用,典型的中介知识既有部分默会性又有部分显性性,一般的中介知识则具有个体差异性、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中介知识的提出为推进默会知识理论在现代教育探索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氛围与高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文献上目前仍然不清楚,本研究以访谈和调查法验证两者的关系。通过对广东省5所不同类型职业院校22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结论:高职院校学校氛围对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有正向影响;人际信任和分享意愿分别在学校氛围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默会知识论视角探讨职教课程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默会知识论的相关观点可以带给职教课程变革诸多有益的启示。借鉴默会知识分类的一般认识并根据职教的特点,对职业院校中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分类。要实现职教课程开发的知识观基础转型;促进职教课程实施中默会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加大有特色的职教潜在课程开发的力度;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