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冰玲  胡鹏 《今日科苑》2009,(15):107-107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深而形成与发展的。本文以人类需要为科学的源动力和出发点论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人类对自身健康的需要角度来说明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化学,是当代兴起的一门整体研究客观规律的年轻科学,这几乎贯串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渗透到世界各民族。生活、生产活动之中。群众文化学换句话说,是来自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物质的、非物质的、形态的,非形态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这门科学在今社会已成为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黄冰玲  胡鹏 《金秋科苑》2009,(15):107-107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深而形成与发展的。本文以人类需要为科学的源动力和出发点论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人类对自身健康的需要角度来说明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更坚定我们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研究之路。科学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科学活动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交叉学科。科学学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从整体上考察科学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分析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为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一方面带来物质资料的空前丰富,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人类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赋予科学技术以人文关怀。社会各界都在致力于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之链。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但这种效应又具有悖论特征。科学技术效应悖论是“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本源内因,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技效应悖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理论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生产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文化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整个文化的面貌,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人类在概括自然规律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技术,构建了越来越完备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我们的眼中,可能会被看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奢侈品,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解。文化人类学家说,科学是一种人类的行为。很显然,科学并非只是现代人的行为,远古人类也会有自己的科学行为。人  相似文献   

9.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系统科学研究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已是一种历史必然。特别是运用这门科学来研究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科学化、经济增长模型的最佳化、经济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但这种效应又具有悖论特征。科学技术效应悖论是“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本源内因,对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技效应悖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学理论和人类社会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有着研究内容的差别.从社会研究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发现科学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即科学存在于社会中,并存在众多的社会要素.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只有探索新的领域,以不同的视角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更深度地掌握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才能为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步入一个光怪陆离具有现代文明的社会,使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科学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呢?经过人们不懈的艰苦探索,终于揭开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奥秘,概括出产生科技成果的思维规律,总结出颇有实用价值的创造发明方法,随着人们对其深入研究,便诞生了一门新兴科学——创造工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地学习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发现,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江泽民对科学技术的内涵、性质、结构和精神实质的论述;二是理论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江泽民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的伦理思想的论述;三是理论外围部分,主要包括江泽民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策略、战略和措施等的论述。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1科学技术与科技创造科学技术是科技创造实践的结果、没有科技创造实践也就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创造。科技创造包括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主体创造性思维的“高级产品”。一部科学技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史。人类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创造史,它是主体认识客体、改造客体的结晶,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产物,是区别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1.1科学技术“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科学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6,21(7):26-28
科普是一门学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生科学教育。它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作用.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对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开拓意义。在重读该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善与恶的悖论性,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基础推动作用,并重视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实践(实验)与理论的矛盾、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矛盾。首先论证这两对矛盾是科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揭示其内涵;其次揭示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其矛盾运动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中的实践与理论、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矛盾关系和基本作用,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决策有一定的思想启发与实际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科技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一门新的学科——科技传播学正在悄然兴起。科技传播学是研究科技传播规律、科技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什么是科技传播呢?所谓科技传播,就是人类交流科技信息的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人与其所属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