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多中心治理框架,培植政府以外“第三部门”参与和支持公共教育发展,大力扶持薄弱、民办学校,缩小校际差距,多中心治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择校行为,取得积极的成效。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省会城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有关的统计数字、档案文献、政策文件等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就择校现象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做了大量访谈,对获取的海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了政府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影响,取得了初步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从1995年进入国家政策议程到2010年历经16年16次的勒令禁止仍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分析政策背景的基础上,以政策文本研究为视角,将禁止择校政策价值取向分为以分择校、以分和以钱择校并存、进入政策议程并禁止择校、经审批允许择校、严禁择校、触及根源但政策目标有所退缩等六个阶段,论证政策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对于审视择校问题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际,本文分析了中关两国关于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和价值,探讨了两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不同的发展轨迹。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定的教育政策问题而制定的,任何简单的效仿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择校与否,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政策选择的具体表征,不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公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入学率、普及率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已经进入以确保公平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阶段。但是,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其中“择校”问题作为长久存在、久治不愈、危害巨大的难点问题渐渐突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义务教育继续向前发展。为治理“择校”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颁布了大量“禁止择校政策”,仅仅颁布还不够,在此过程中还应确保“禁止择校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亮点。多年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问题突出表现为择校现象,群众最为关切,反映极其强烈,成为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一个存在了多年的热门话题,尽管教育部门早有“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择校”的明文规定,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许多限制择校的规定,但是有关择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甚至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城市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被众人关注和倍受争议的问题,是因为与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视域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现象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择校政策也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实行。探讨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产生的必然性,并观照了美、英、加三国择校政策的实施,经过思考,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国情下应该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做法,但并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择校。  相似文献   

11.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家长择校权利的实现,大多数遵循的是差序原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政府改变最初对择校限制的态度,转而制定政策让择校成为现实.择校权利的实现依赖于经济条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法制的完备.在我国,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择校政策的制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择校现象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择校政策也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实行。探讨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产生的必然性,并观照了美、英、加三国择校政策的实施,经过思考,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国情下应该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做法,但并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择校。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就近入学与择校是一个两难问题,尽管多数西方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尝试推行择校政策,但择校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引起的争议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国家找到了比较好的方法解决。在我国,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政策,但现实中择校广泛存在。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可以让部分地区先制定择校政策,待成熟后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比较中外择校现象得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运用博弈分析得出:首先,义务教育学校水平过于悬殊必然导致“择校问题”陷入博弈困境;然后,对现有解决“择校问题”政策进行了述评;最后,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19.
解决择校问题是各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共同挑战。南非一直以来致力于治理因种族差异带来的择校问题。南非政府采取兼顾创造择校机会的补偿性措施和帮助扩大择校范围的效率性措施,辅之以保障不同种族择校学生民主权利的人道性措施来治理择校问题。我国应学习借鉴南非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重视文化差异和加强政策的连续性等多种渠道解决民族地区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美两国都存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可是在制度安排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拟对中美义务教育择校的成因及理论基础作以比较,以期对解决我国择校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