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背景出发,站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伦理视域,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主体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成因,即对"知识本位"传统教育思想的被动接受、对专才培养模式和对"文凭主义"用人标准的被动适应。其结论为认清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之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着重论述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提出的背景、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的适宜性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高等教育时期的中外留学生交流已从传统政治外交价值标准逐步转变为国家之间进行有效的高等教育资源交流的过程。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也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重视和加强中外留学生的交流,吸引外国留学生以及让中国学生进入外国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最终通过人才的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同时应在指导思想、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关系、创设外部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时期,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出发,从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以及经费投入三个指标剖析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明确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和背景,以利于我们立足基础、弥补差距,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强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与素质要求。本文重点分析的互联网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变的策略,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结合"慕课""微课"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新型学习模式结构设计,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性等教学设计。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我校贺祖斌教授旳学术专著《高等教育质量论》由线装书局于2014年7月出版发行。《高等教育质量论》在贺祖斌教授多年研究成果整理基础上,对四大专题进行论述。一是‘‘高等教育思想",阐述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大学办学理念、教师教育发展、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等内容;二是"高等教育生态",对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是"高等教育评价",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估指标设计技术、大学教师综合质量评价等问题;四是"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并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愈发紧密;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是基础;提高教育质量,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关系的指导下,加强创新观念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融合、高等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和推进,是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和成果的体现.高等教育分轨制发展的前提之下,作为应用型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在面对"双一流"建设的趋势,如何基于已有的建设基础,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产学研建设等方面做好提升,整个过程会遇到怎样的瓶颈且如何来解决,是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发展和提升所要面对和思考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何时候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规模扩张都必须以基本的质量保证为前提,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适应性,是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统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程度上,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包括教师质量、学生质量、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环境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育人与成才,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提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观点,指出了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几个问题及高等教育向质量型转变的思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首先,对"文凭泛滥"、"学制缩水"等问题应予以重视。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进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教育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合作。主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位于高等教育"中心"和"边缘"的教育依附论为研究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视角。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可能地突破高等教育发展的"边缘"地带,开拓一条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进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总体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亟待提升。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在质量提升的主渠道、载体、动力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类型。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价值到底该怎样理解?在实践中又该怎样体现?以《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本着"务实致用"的理念,应当树立"应用导向"的《公共教育学》新课程观,加强学生应用思维能力培养和应用行为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仍然存在教学方法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为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质量,培养来华留学生正确跨文化意识和素养,需要结合"一带一路"的相关优势和要求,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方式的改革。通过合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升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服务水平,推动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学生为视角,从我校"拔尖计划"最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最让其满意的方面,以及国内高等教育和国外高等教育的显著差别等问卷结果分析谈起,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范式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双语教学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拥有稳固的教学基础、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跨越精英教育的界限以及实现自我传承,因此高校双语教学在我国走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起主要桥梁的作用。为此,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应继续探索有效发展路径,使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兴起的用来诠释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后来被中国运用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中。本文借助依附理论对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得出结论:在全球化的激流中,中国高等教育既要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保持和发扬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粹,走出一条"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层面、全面性及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阶段过渡中质、量互变的特点入手 ,结合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 ,提出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必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转变 ,即从符合统一的质量标准向满足多样需求转变 ;从单纯追求知识质量向注重能力培养、素质养成转变。同时 ,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认识也应该从依赖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向探索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