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健民 《体育学刊》2005,12(2):72-74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新的培养目标,以教育特性为出发点,从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突破,对“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三维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已落后,应构建球状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严峻挑战。该研究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构建人才与市场"一体化"融合模式;从业余体校、中专教育到博士生教育"一条龙"连通模式;从以教学技能创新研究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授课模式,以及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的"实践创新型"学习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力求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创新是学校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文章从积极构建"三课堂有机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类型多层次课程有效契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生态视域,提出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和"第一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行动路径等方面的设计思想与若干案例,旨在为高职体育课堂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高职校体育教学质量,采用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高职校体育课内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进行研究,阐述了体育课内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和培养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习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设计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各种体育社团或协会,实现体育课堂有效延伸,加强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和利用互联网手段,创建课内化一体化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一体化,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培训一体化;分别诠释其理论内涵及理论背景.提出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放师范教育体系,实现体育教师定向和非定向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所能全部给予的,这是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结果,本文首先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解读了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时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在体育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体育课程一体化缺乏衔接性、基层社区没有权利、家长面临的教育压力都是阻碍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难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横纵衔接的体育课程、下放体育权利到社区、改变教育观念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控加工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构建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以克服高等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存在的教学效能低、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分离、理论教材与实训课教材相脱节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青少年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体育课程的教学依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解决一体化育人的思路和策略,以期通过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体、育心”一体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与总结当前我国校园篮球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改革实践导向,明确了大中小幼一体化篮球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诉求。提出构建校园篮球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策略:建立描述精准和可操作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上下衔接的核心课程内容体系;建立灵活的课程实施策略和上下贯通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练、赛”形式高度统一的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坐落在科技创新、人文生态的科技城内,为科技城管委会所属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自2011年建校以来,坚持生活教育理念,积极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开展课外体育主题活动,实施家校结合、引领家庭教育,初步构建了一种融生活化、课程化、家校一体化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要求,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释,特别论述了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平、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带有功利色彩以及工学矛盾等诸多问题,提出合理、系统、有效的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让普通高校体育继续教育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构建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心理学、文化学以及教育发展等理论,结合高校教改的经验,对高校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论证,提出突破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体系,建立以课外体育为中心而构建的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成人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成人高等体育教育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国内外教育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社会的、经济的、科技的、体制的、教育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体育专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市四所市属高校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经过调研之后,认为目前的市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于病残学生的体育教育仍旧处于理论探索与初步的实践摸索过程中,还未形成系统化的培养体系。鉴于目前的现状,认为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让病残学生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运用调查法、系统设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体育院校篮球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运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体育院校篮球教学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智能性和交互性,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构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终身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等的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红色精神,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课程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强化文化支持和拓展资源载体。在对党的百年红色精神进行课程化塑造之后,使之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从推进路径的设计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可使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环节能够更加符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全面推进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延续和传递创造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的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体育学刊》2002,9(2):64-66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区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项目区域体系、学生集群体系、师资集合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5个主要子系统构成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区的基础框架,该教学模式具有系统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