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概况及特色 1.发展概况 台湾媒体教育的兴起背景与美国较为相似,都是为了避免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受电视负面影响而发起的。由于当时台湾地区媒体泛滥,大多数为政治或商业利益操控的媒体,为了提高阅听率,不惜以色情、灵异、神怪、暴力等很多不实的消息,来引诱阅听大众,以谋取利益的极大化,影响了儿童价值观和人格形成。因此,2000年台湾教育当局协同“文教基金会”启动了“终身学习列车”项目,开始推动媒体素养教育。2002年10月24日,堪称亚洲第一本的《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出台,台湾还成立了专门的“媒体识读中心”,创办了《媒体识读教育月刊》,  相似文献   

2.
“阅听人”,即“受众”,是大众传播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阅听人”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育,提升他们对媒介的选择、判断和使用能力,使其不在媒介的“轰炸中应声倒下”、迷失自我,而成为主动的阅听人,从而实现阅听人与媒介的相互培育,促进健康媒介生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使阅听人掌握媒介文化知识,进而提升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最终形成阅听人正确合理的媒介文化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对于阅听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个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使阅听人形成合理正确的媒介文化行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况1.发展历程与主要理论(1)防御大众媒体。大多数人认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起点,是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于1933年出版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利维斯的核心观念是文化保护,即保持本国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从这种观念出发,有关大众文化教育的目的被理解为鼓励学生去“甄辨与抵制”。通过这种教育,使得学生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错误影响和腐蚀,  相似文献   

5.
论阅听人假设与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阅听人为线索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六种经典范式做了一番考察,发现这些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其对阅听的认识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阅听人在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变迁中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群体到个人的嬗变过程.正确认识阅听人假设的变化对建立适合我国本士情况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以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满足其心理需求两大功能,成为儿童最亲密的伙伴.但是,电视媒体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消极信息,且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儿童电视媒体素养教育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指出,电视传媒机构应是儿童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教育机构是电视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家庭是儿童电视媒体素养教育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理念推广、政策确立和政策执行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非营利组织、媒体和学界等三方力量结合自身资源特点,或合作或独立地推动媒介素养理念;在第二阶段,台湾《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标志着台湾媒素教育从学界理念落实为公共政策;在第三阶段,台湾行政教育部门开始以行政规制的方式推进媒素教育,苷试图在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闻建立合作关系而非抗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媒体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6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视觉素养运动”(Visual Literacy Movement),这个时期虽已有数个儿童观看电视的课程计划,但并未推广。此后,媒体素养教育逐步获得重视。1980年后,具有示范性的电视教育课程陆续推出。1989年,美国成立了媒体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体素养”做了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况介绍PIRLS的英文全称是“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Reading Literacy Study”,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它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范围的PIRLS阅读素养评价,以此来监控儿童阅读能力的未来发展。2001年,PIRLS对  相似文献   

10.
媒体素养教育伴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而产生,并日益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大学生德育与媒体素养教育关系的辩证分析,探讨二者进行教育整合的可行性,并以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德育视角下大学生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实现德育与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远距离高等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受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而不能集中在一起进行传统课堂教育的情况下,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利用各种通讯媒体、通过师生的双向联系,对学生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韩国、台湾的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韩国广播函授大学和台湾空中大学,它们有各自的模式特征,但又有一些共性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促进我省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省力争二十年追赶亚洲“四小龙”,更好地提供远距离高等教育服务。一、韩国、台湾远距离高等教育概况1、韩国广播函授大学概况广播函…  相似文献   

12.
说到诵读,有些人认为那是小学和初中的事,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不注重了。这种理解有些偏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教育对学习者进行素质整合过程中 ,必须把握社会信息交流构建的大众媒体多元格局。通过解析大众媒体多元格局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认识大众媒体多元格局存在的现代意义 ,为学习者提供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平台 ;利用大众媒体多元格局形成的态势 ,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肖英 《上海教育》2009,(8):61-61
2008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由上海市教委组织、台湾生命教育学会邀请的“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来到祖国宝岛台湾。我校作为全市36所生命教育的示范校之一也受邀参加了此次参访活动。我们一行10人在10天考察活动中参观了三所学校——台北修德国民小学、高雄师范大学和台中天主教晓明女子高级中学,并参加了台湾生命教育学会举办的“2008生命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我们在修德国民小学听了一节生命教育的拓展课“石头汤的故事”,并与该校教师进行交谈;在高雄师范大学听了教育系张淑美教授的“台湾生命教育推动与发展方向”主题发言,并与教师们座谈;在台中晓明女子高级中学这所台湾生命教育发源地的学校听了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推行经验”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人物小档案:曹云昌,教育学博士,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婴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山东分中心负责人,台湾华幼国际教育机构总监,齐鲁文昌学苑创办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邀研究员。潜心研究儿童专注力问题达十年以上,提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必须从专注力抓起”的全新论断,创办了中国儿童专注力训练营,在各地做了上百场“培养儿童专注力,激发学习动力”的专题报告,使上万名家长和教师从中受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被数十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聘为教育顾问,被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聘为志愿者讲师团讲师,被《中国妇女报》和《都市女报》联合评为“山东最佳亲子教育奖”。山东省教育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都市女报》《财富时报》等几十家媒体做过报道。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儿童由接受启蒙教育转为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在媒体受众日渐低龄化的当今社会,开展小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在公民接触媒体的初期,就有计划地培养其高效、规范以及文明使用媒体的能力与意识。这对于公民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该研究以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了解当前我国在校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基础以及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于世界范围内部分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借鉴,设计出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以期为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下,小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奠基于基本素养,于民主社会所发展的新素养教育概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了这种教育主张。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发表了文化批语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台湾“教育部”在台中召开了第二届教育研究会,草拟了《成人教育工作纲要》,从中可以了解台湾成人教育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台湾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最近几年台湾当局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的意义,通过各种正规教育途径和非正规教育途径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利用补习学校教育、空中教育、大专院校办  相似文献   

19.
上一期介绍了1989年6月在意大利召开的“早期儿童发展全球研讨会”的概况。现在继续介绍会议提出的五种相互补充的儿童发展方案:(1)直接为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以满足早期发展的需要。(2)支持并教育承担儿童保教的人员以改善儿童的直接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农村单班小学的教师,为了拥护和支援解放台湾的斗争,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周挤出十小时学习时政,并和西沟初级小学李安舒老师共同绘制了有关解放台湾的宣传画十二张(取材于新华日报),从多方面向学生进行解放台湾的教育。第一、绘制漫画,问儿童进行直观教育,把漫画内容详细地讲给儿童听,激发儿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对美蒋的仇恨心。第二、利用晨会、夕会、周会向儿童报告。利用这些机会,把解放台湾的意义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向儿童进行教育,在课后也给儿童漫谈解放台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