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活动背景本班幼儿处于大班初期,在学习早期阅读绘本时,常常被其中有趣的儿歌深深吸引。孩子们在初步接触绕口令,学说绕口令的过程中,对绕口令产生了兴趣,喜欢说绕口令。而且通过接触绕口令,他们已经了解了绕口令中的词句有的发音接近,有的音调相仿,特别容易念错的特点。但是平时幼儿学习绕口令时都是通过成人教授或看光盘直接学习,  相似文献   

2.
田航 《少年世界》2008,(2):35-35
设计意图绕口令是幼儿诗歌的一种,它有助于幼儿练习语言,能纠正发音,咬字清楚。但是它对发音的要求很高,而且是需要反复练习,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感。我在某书中看到了一篇名为《我家有暗号》的故事,使我联想到何不将绕口令作为我班的暗号教授给幼儿呢?幼儿为了记住暗号,他们会主动练习绕口令。  相似文献   

3.
教学绕口令《盆与瓶》,目的是使幼儿练习正确区分“盆、瓶、碰”三个字的发音,锻炼他们伶俐的口齿。这首绕口令只有五句话,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部分幼儿学起来就很吃力,影响教学效果。我先用实物直观教学法教。桌子上摆上一只瓷盆,教幼儿念:“桌上放个盆”,再拿一只瓶子放入盆里,教幼儿念:“盆里放个瓶”;念到“乒乓一声响”时,由于幼儿不理解“乒乓”一词,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总是“嘭叭”声。这时,我把瓶推倒,碰在盆上,发出声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每天都和一群活泼可爱、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在~起。天真的孩子们常常会问我一些的问题:“小乌龟用英语怎么说?”“刺猬用英语怎么说?”“小草用英语怎么说?”当我清楚地告诉他们这些单词的发音时,小朋友们往往很难牢固地记住这些读音。我开始了不断的尝试,运用各种体态语言,让孩子们跟着我动起来,让孩子们爱说英语,爱唱英语歌曲,爱表演英语童话剧……  相似文献   

5.
小花鼓     
绕口令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其语言精练,具备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的鲜明特色,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极具趣味。绕口令《小花鼓》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主要讲述了宝宝敲破鼓,妈妈用布补鼓的事情,其中“鼓”“虎”“布”“补”等词语发音相近。六个句式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快速念出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学习绕口令,可以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在词语发音、语速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掌握绕口令内容的同时,体验绕口令内容的有趣、诙谐,以及快速念绕口令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画音乐”     
以前,我教幼儿唱歌,只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地跟着我唱,如此反复,直到会唱为止。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觉得教幼儿唱歌,不应追求他们会唱多少首歌曲,而应把精力放在对孩子们的节奏感、音乐记忆力、音乐素质的培养上。因此我遂步探索,尝试着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听到的音乐用图画表现出来,我教《小鸭·小鸡》这首歌后,要求幼儿把听到的歌曲内容画  相似文献   

7.
绕口令主要培养幼儿的正确发音。它是一种训练发音器官各部分灵活运动和密切配合的有效形式。《天上七颗星》重点练习后鼻韵母eng和ing的发音。全文仅十句,每句五个字,通押“庚”韵(eng、ing)。前五句句式都相同,词性均相对应(方位名词、数量词、名词),而所表达的事物却面广、各异,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后五句运用不同方式(“一脚”,“拿扇”……),不同的动词(“踩”、“扇”……)分别与前五句对应,准确贴切。这首绕口令所说的事情,都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从内容到形式不像一般绕口令那样生疏拗口,而  相似文献   

8.
我教的班中有一部分幼儿,经常在地上滚爬,弄得很邋遢。为了使他们讲卫生,我常常反反复复地讲道理,收效却不大。后来,我改变了教育方式,抓住幼儿好模仿的特点,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幼儿。在课间,我有意识地在他们面前拍拍灰尘,整整衣服,做些清除脏物的事。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拍拍灰  相似文献   

9.
今天孩子们要制作“纸盒风筝”。前一天,我就让孩子们记住从家里带拴风筝的线来,可真正带线绳的却很少。要是过去,我最多给他们讲一番“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记住”之类的话,然后就给没带绳子的孩子找材料,而这次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应该让孩子自己体验到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所造成的困难,然后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我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找找教室里哪些材料可以代替线绳做风筝线?孙纯一找到一张皱纹纸,搓成一根细绳拴在风筝上,试验了一下还行;王子超的办法更奇特:他把电光纸剪成长条和皱纹纸一起粘成一条长绳,然后用透…  相似文献   

10.
陈媛 《考试周刊》2014,(54):193-193
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只有让幼儿真正学会说话,把他们的愿望用流利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有效地和小朋友们交往,同时也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和引导。因此,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呢?必须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要发音正确和标准,用词确切,口语清楚,表达通顺,而且要适合他们的特点,更要努力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和感情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该学习声母zh、ch、sh、r了。上课之前,我先带领孩子们复习了平舌音z、c、s,而且重点强调了发音方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区分平翘舌音,我一直在寻思着:用什么办法好呢?  相似文献   

12.
探索和创造是幼儿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它表明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具有探求未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如我在“告别幼儿园”的主题会中我并没有包办一切,而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每天都从菜园经过,却从未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过青菜,青菜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想,何不利用自然资源,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获取信息,激发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呢?于是,我组织了画青菜活动。这一活动共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既独立又关联。我的指导重点放在兴趣的引领上,即明确每个环节幼儿的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把幼儿的浅层兴趣往纵深引领,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真正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一、感受美场景:一棵棵碧绿的…  相似文献   

14.
呼啦圈热在我们幼儿园掀起后,我考虑到幼儿年龄还小,关节、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实际情况,对此活动进行因势利导。但由于幼儿热衷于玩呼啦圈,用简单限制幼儿玩的办法并非上策。怎么办呢?我选择了引导幼儿“一圈多玩”的办法来加以引导,带幼儿开展“看谁的呼啦圈玩法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新的多种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把呼啦圈一个个间隔一定距离竖放着玩钻山洞游戏;有的把圈平放在地上,玩跳圈游戏;有的把呼啦圈当铁环推着玩;有的把圈悬挂起来进行投准练习;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人才。我们把创造教育作为我们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在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时,特别注重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鼓舞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创造。质学活动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思维的时候,如果波师立即给他们现成的答案,就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教育时,我总是喜欢让孩子们遇到问题以后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单纯的数字往往对幼儿产生枯燥感,我就在幼儿的跳绳活动中渗入教学教育内容。大班幼儿眺绳时,每…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该学习声母zh、ch、sh、r了。上课之前,我先带领孩子们复习了平舌音Z,C、S.而且重点强调了发音方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区分平翘舌音,我一直在寻思着:用什么办法好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一再嘱咐孩子们要爱惜图书 ,不能乱撕乱折 ,却常常发现图书不是缺角就是缺页。我也严厉地批评了几次 ,可是又有几本图书被撕 ,这可怎么办呢?一天 ,我偶尔把几张白纸放在小桌子上 ,转身去做别的。等我回头时 ,发现好多孩子围着小桌子站着 ,桌上的几张白纸已被他们撕得一片一片的 ,有的幼儿正在折小飞机 ,有的还在撕着玩。我想制止他们 ,但看到他们个个兴奋、快乐的神情 ,忽然想到 ,撕折纸是孩子们的一种欲望 ,也需要给予满足。于是 ,我拿了几张用过的纸放在桌上 ,允许孩子们拿来玩。孩子们高兴了 ,他们撕呀折呀 ,喊呀跳呀 ,仿佛有无穷的乐…  相似文献   

18.
小班幼儿在脱衣服时经常将衣袖脱反。我给孩子们讲解了怎样掏衣袖 ,可许多孩子还是说“不会” ,不愿意自己动手。也有一些幼儿只知用手抓着袖口往里塞 ,却怎么也翻不出来 ,原来他们不知道该从哪个袖口伸手去掏。一天 ,在午睡起床后 ,我对孩子们说 :“咱们今天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要做游戏 ,都来了精神。这时我拿起一件衣袖脱反了的小罩衣 ,把衣服正面对着幼儿 ,说 :“你们看 ,这衣服上面有两个‘山洞’,现在我的手是火车头 ,我要钻山洞喽。”然后 ,我将手伸进“洞口” ,嘴里发出“呜———轰隆隆”的声音 ,一直将…  相似文献   

19.
今天,孩子们要制作“纸盒风筝”。头天,我就让他们记着从家里带拴风筝的线来,可真正带线绳来的却很少。要是过去,我最多给他们讲一番“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之类的话,然后就给那些没带绳子的幼儿找材料。而这次我没这样做。我想,既然你们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造成了制作的困难,那就要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没想到,我这一手儿没难倒他们。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汤达找到一条皱纹纸,搓成一根细绳拴在风筝上,试验一下还行。笑寒的办法更奇特:她用一条  相似文献   

20.
从中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幼儿学用剪刀,因为“智慧在手上”,幼儿使用剪刀有利于他们小肌肉群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但有些家长害怕出事故,不准孩子在家玩剪刀,这种与幼儿园不同的做法使孩子苦恼。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向家长宣传幼儿早用剪刀的好处,说明我已教会孩子握剪刀、用剪刀、放剪刀的方法,一般是不会出事故的,请他们放心。同时,我又让孩子们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