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在世界体育史上极具划时代意义,其对蒙特利尔所造成的财政危机不仅改变了奥运会发展和举办模式,针对“中国代表权”这个话题更是让国际奥委会、加拿大、美国、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卷入到了复杂的政治争议中,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由于新中国未参加这届奥运会,这个全世界围绕中国产生的政治争议的事件在国内鲜有记载。运用最新解密的来自英国、加拿大外交部、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以及国际奥委会等英文原始档案,从“他者”视角聚焦“中国代表权”“蒙特利尔争议”的历史背景、进程经过,考察该国际体育事件发生的历史渊源、与当时的国际关系的相互影响、涉及的各利益攸关方的政治诉求、外交考量、斡旋博弈、最终结果对国际奥委会、中美、中加关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对中国体育外交走向的转折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提出到整体战略形成,再到行动方案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扩展交流领域,在体育文化合作方面也迈出较大步伐。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体育合作为研究对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为依据,探索国际体育合作的理论框架和开展工作的路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体育合作的内容,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搭建国际合作纽带的联系。研究认为,国际体育合作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国际体育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助推功能,通过国际体育合作为沿线各国人民搭建经济文化互通的桥梁,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实现沿线国家体育资源共享和体育人才培养,依托国际体育合作克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多重阻力。国际体育合作的实践路径是:从政策上把国际体育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同步建设,在国际交往工作中融入更多的体育文化元素,建立国际体育合作机制以利用多国体育资源,修筑国际体育合作孵化器以培养体育人才。“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体育合作构想及其实践,支撑世界多国体育共同发展和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在《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中,被称为“奥运会(残奥会)的脸面和形象”,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运会(残奥会)组织者的高度重视。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们都期望奥运会可以成为他们今后能够时常记起并讨论  相似文献   

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是人的天性.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美学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转变,美又回到了人们的中间.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欣赏和享受,一种向往和追求,只要有生活,就有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美也自然地闯进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体育美,理解体育美,从而追求体育美,创造体育美.这是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与美育是紧密相连的.从中国和古希腊的教育史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这六个项目包括了政治、伦理、历史、自然科学、军事体育及文学艺术诸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古代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古希腊奥运会和《掷铁饼者》、《拳击家》、《持矛者》等竞技健儿的塑像,足以说明竞技与美育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把握“休闲体育”这个概念,一是对“体育”的英文词sport和education physicald的词义作了进一步梳理,认为sport在词义上更接近休闲的含义,也即我国“休闲体育”这个词相对应的英文是“sport”;二是从体育学、文化学和休闲学几个角度对“休闲体育”这个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6.
伤残人体育是世界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发展人类文明和完善人类体育的重要标志。伤残人奥运会是现代伤残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体现了现实社会中伤残人与健全人共同生活并相依相伴的和谐关系。国际奥委会视伤残人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它同奥运会一样,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视和爱护,受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关注与国际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美学理论为视角,对竞技体育的审美属性及其审美价值展开“史论结合”式的研究.依照竞技之美呈现的不同形式,将其分为美的属性与崇高属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特点分别对这两种审美属性加以辨析与整合:美的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外在的身体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美感”;崇高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崇高感”.美感主要体现为由人类感性层面所掌控的一般性美学特征,而崇高感则主要体现为由人类理性层面所掌控的超越于美感之上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摘要: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对苏联体育的报道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国际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冷战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进行了阶段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着中苏关系从同盟加兄弟、到分裂与对抗、走向“正常化”的演变,《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意识形态认同阶段(1949—1965),《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体育事业发展、苏中体育交流、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联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并从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三方面积极建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斗争阶段(1966—1980),《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勾结”、苏联在国际体坛的霸权行径、世界各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等,以达到批判苏联“修正主义”路线、“霸权主义”政策的目的;在意识形态淡化阶段(1981~1991),《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中体育交流、苏联打破世界纪录,呈现出尊重事实、客观报道、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至今,现代奥运会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感召下,各国运动员都在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提高运动成绩,而且人类运动极限一次次被挑战.与此同时,奥运会倡导和平与多元文化的和谐,但就在这100多年间,世界战火并没有一刻停止,冷战乃至地区冲突导致的国家利益与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似乎并没有因为奥运会而削弱.当今世纪需要淡化矛盾,共谋发展,休闲成为了世界各国认同的新世纪主题,当代奥运会顺应这种世界潮流也表现出了休闲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大众对奥运会的态度和奥运主题上.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所谓的“视觉时代”和“读图时代”,作为国际体育盛事的奥运会与传媒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传媒也越来越聚焦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网站,提出“视觉奥运”概念,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如何采取视觉传播策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奥运会又如何通过五环标志、场馆建筑、比赛仪式等视觉品牌和视觉手段展示运动美感、城市形象和民族文化,并希望通过该项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传播与塑造策略提供立体、多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谈体育与文化、教育的最新契合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得益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本文通过对这三大理念的具体阐述,解读了与文化、教育相契合的新的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就在于明确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与美育使命,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转型,从而有效落实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与美育具有内在价值关联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审美品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体育具有以“美”育人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体之美与运动之美、塑造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促进个体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法,从对近六届奥运会各国获奖牌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发,对奥运会奖牌数量分布的特征进行探索,分析第了23-28届奥运会获奖国家奖牌数量特征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实施奥运会战略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我国竞赛体育高水平运动队迎迎接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数据参考,为今后更深入探析奥运会获得奖牌数据内在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运用献法与逻辑法,对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个性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认为,在体育发展学生个性与天性方面,学生与体育间建立的首先是“玩”的概念,他们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在设立全面培养的社会性目标时.体育教学不能使学生失去“乐趣”与“满足感”。在个性培养与学生特性的关系方面,应认可“特性”的客观必然。特性中蕴涵了人之个性的充分显露。“独特”是体育可利用的最好条件。在个性培养与体育的化性关系方面.体育作为人类优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指导应给学生提供有形的外显的运动形态同时,还要提供丰富的更广、更富有人性色彩的内隐的体育化形态.以符合他们的个性需要。研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应体现“健康个性”等个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将希腊精神的性格的核心或中心诠释为“美的个性”.竞技体育的美的个性精神主要是在主观的艺术作品——“人类自己的文化”中呈现自身;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的精神哲学基础在于人类表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精神冲动力.自我表现的希腊精神直接推动了以竞技体育赛会为核心的游艺活动种类和形式的孕育与发展.智慧之学和展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体育运动之学的统一的精神诉求直接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国家教育的“完人”目标和原则.反过来,古希腊城邦国家“完人”的教育理想又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却使得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精神和全人类的和谐发展相背离。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科技革命导致体育的背离展开论述。主要体现在体育的经济化、政治化、全球化、科技化、商业化、电视化以及功利性、道德的缺失等问题上,并添加案例加以论证。深刻揭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回归生活的体育是超功利的体育,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体育。体育运动强调力与美的和谐交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之间的竞争是人类对自身体能和技能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国际体育交流在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增进新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对外关系政策,配合外交斗争需要,打破外交僵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还根据国际形势、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举办奥运会和大型国际体育活动等,对我国的国际体育外交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日,美,德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对中、日、美、德四国大众体育兴起的时间进行了界定,对四国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论:(1)日、美、德三国的大众体育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2)中国1995年前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日、美、德三国60年代时相比有较大差距,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指标处于温饱——小康阶段。(3)中国居民的一些社会生活指标与日、美、德三国70年代水平相比较接近,个别指标有所超过。(4)与日、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国际环境较好。(5)在接受现代体育时,国人的价值观念多在“健身”维度上。这种价值观念与全民健身活动在文化观念层次上相契合。(7)西方当代消费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分期付款”购物思想和私人汽车大量出现的影响。形成了“先享后劳”的道德观念,促进了人民享受和发展层次的消费。这对于我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西方文化性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奥运会与东西方文化要想谈论北京 2 0 0 8年如何“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要想讨论诸如“新北京 ,新奥运”以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之类的话题 ,就必然会触及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格调与差异。调和 ,经常是一种文化努力 ,但如果不掌握双方的品格 ,这种调和也是无法实现的。我认为 ,北京举办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讨论中国文化与奥运会关系的良好机会。体育 ,让我们可从新的角度审查奥运会的土壤。这是一件好事 ,不可等闲视之。奥运会是典型的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与此不搭界。但是 ,历史在变化 ,社会在进步 ,对体育…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以人为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以举办奥运会为主线,以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融人奥林匹克精神,让世人了解到世界体育文化不仅包括以西方竞技运动为主流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各国体育文化,进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升华以及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