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国家层面的农民工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的制度通道基本形成,但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社保缴费负担重、社保权益维护难、住房保障不能满足需要、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对政策认知简单粗浅等诸多现实障碍,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社保资金运行紧张、社保统筹层次低、一些具体制度和执行办法忽视了农民工的权益、住房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致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极大地制约了城镇社会保障覆盖农民工目标的实现。应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根据农民工的群体特点与需求状况,通过降低准入条件、完善与协调政策、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当前,可从降低缴费负担、完善连续社保权益享受政策、做实省级统筹、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户籍和土地综合改革等层面改进和完善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失业后由于缺乏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而发挥政府的指导功能,增强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性,解决农民工的最低生存保障,消除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障与就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则可以进一步完善玉溪市农民工失业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农民工的失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但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以及农民工观念落后等原因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变观念,确立责任主体,改变原有社会保障运行模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处理好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保障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农村、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方面,而过于强调公平化又无法实现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影响了社会保障统筹的效率,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公平与效率这两个基本要素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力求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合理和高效益,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安全,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强国、富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基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从政治环境、政府财力、农民工承受力等方面对云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探讨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在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未到位的情况下,对农民在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从农业劳动者转为二、三产业劳动者的这一类劳动群体的总体称谓.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工人阶层,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排挤"、城乡分治、二元结构下集中体现.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本文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中国梦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必须通过健全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措施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顺利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维权意识薄弱,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水平,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户籍二元体制的原因,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缺失。以云南省为例,分析透视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重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农民工,要积极、谨慎、有序地推进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切实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同时要强化对农村养老的非正式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进城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在民生导向视角下将保障和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既作为发展的目的,更要作为发展的动力。要通过加快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机制,建立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代际传递中实现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途径才能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贫困群众的出现和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患,因此城市贫困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消除城市贫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意识的生存空间产生了限制性影响。当前中国,性别立法偏于理想主义,公共政策中女性影响力弱、参与度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在既有体制内,如果从人们通常理解的集体主义出发,赋予女性平等权利、维护女性正当利益,可以更容易为女性赢得更多的团体利益,为女性意识创造真正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劳动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框架,力求比较系统地阐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而就现在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局限于慈善活动或产品质量,对劳动者权益依然抱着漠视的态度进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从根本上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建立与劳动者的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权益方面有所作为,将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构建有序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以推动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社会稳定是社会整体处于稳定、安定和谐的状态.它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征.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科学分析,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体育领域的公平问题即是其中之一。通过揭示当代中国体育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中国体育发展社会公平问题的建议,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体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促进和谐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它是由农民分化而来.由于农民工既未彻底脱离农村,又未完全融入城市,致使他们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外成为一个具有边缘身份特征的群体.而他们模糊的身份,又使得他们的体育权利纠缠于农村与城市社区之间得不到合法的保障,以至出现农民工体育权利的严重空洞化,而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缺失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及借助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确立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探讨,并进一步阐明了造成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问题的单位体育思路.  相似文献   

18.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体育边缘化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是发展群众体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社会排斥理论,从社会的制度、经济、文化、教育、空间等维度来探讨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认为社会排斥是农民工体育边缘化的根源,社会融合是摆脱农民工体育边缘化的出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呼吁社会重视农民工体育,维护其体育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由、法定自由和社会自由构成了权利的法哲学基础,三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共同推动主体权利形态的转化和实现. 体育权利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类基本权利,在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日益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体育权利既具有权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固有属性,二者针对性不同,应当区别对待. 研究认为:体育权利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广泛,仅仅将其限定为法定权利的观点有失偏颇. 且现实中存在着多种体育权利形态,其中,应有体育权利是基础,固有体育权利是依据,法定体育权利是核心,实有体育权利是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