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文文献是藏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藏学研究藏民族古老文明、社会历史形态、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藏文也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课题研发的藏文文献管理系统,实现对藏文文献资料进行编目、整理、维护、检索、借阅等功能。本文阐述了藏文文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西藏农牧区产品信息物流的安全性,以及一维条码存储信息量的局限性导致的产品信息录入数据库的复杂性和偶然性问题。文章基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藏文二维码软件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可以避免一维码所能包含信息量少的缺点的功能,也能为不认识汉字的农牧民提供阅读的方便。文章在设计一个藏文的二维码生成软件时,对二维码的编码结构、编码原理、编码流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Visual Basic软件进行应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UNICODE编码方式的Java编程技术中,利用国际标准框架下的<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国家标准扩充集A、B>,使基于GUI图形的用户界面上能够正确地显示藏文、在即时通信中能够正确地传输藏文数据.本文将从藏文编码字符集的知识入手,以Java编写的藏文即时通讯软件为例,分析以上两个问题并提出解决它们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国际国家标准的藏文应用软件相继研发成功.本文就围绕国内外第一款基于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扩充集A和B准)国际国家标准的中标普华藏文办公软件,重点论述了在藏文办公软件中解决藏文文本自动断行的问题和藏文自动排版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软公司以叠置引擎和OpenType字库技术为基础,于2007年推出了基于藏文国际标准编码Unicode字符动态组合的藏文系统。该系统支持与藏文书写方式相一致的输入法,并能解决国内其他藏文系统普遍存在的缺字问题,其发展趋势很强,已成为藏文资源及藏文应用软件开发的主流平台。藏文分词作为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藏文信息检索、自动校对、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很有必要对Unicode藏文文本进行分词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难共享、难交换等问题,介绍了实施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和作用,提出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思路,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藏文被称作“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创始于吐蕃王朝立国之君松赞干布时期,记载和传承着藏民族悠久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藏民族至今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藏文电子化成为必然需求。为了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西藏大学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藏语言文学两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于2006年成立了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被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的努力下,这种古老文字正焕发着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BM算法是最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之一,但该算法并没有考虑藏文文字特征,故使滑动距离受限。在藏文中该匹配算法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针对藏文编码的BMT(BoyerMooreTibet)模式匹配算法。BMT针对藏文unicode编码以及藏文音节特征,修改并优化了算法匹配过程,在执行精确匹配时消除了冗余匹配,增大了单次精确匹配后的滑动距离。该算法性能优异,算法能够获得较少的比较次数以及增大跳跃距离。  相似文献   

9.
识别藏文单音节的基字是藏文排序的基础,识别算法的劣质直接影响到藏文排序的速度和效率。文章在对藏文编码体系和藏文单音节本身的语法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识别藏文单音节基字的算法,经试验表明已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微软的第一个全面支持藏文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发布,计算机对藏文的处理能力达到了与英文和汉文相同的级别.藏文垃圾邮件正处在萌发中,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贝叶斯算法广泛用于中、英文垃圾邮件过滤中,但藏文有其独特的语言特性,不能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藏文垃圾邮件的过滤中.本文介绍了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藏文垃圾邮件的特殊性,最后分析了基于贝叶斯的藏文垃圾邮件过滤器的性能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藏族人饮食特点与胆石病发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一2002年10月在我院因患胆石病收治的藏族293例,并与同时期收治的移居汉族,37例进行比较。结果:藏族患者男女之比为1:4;汉族为1:2,且以20一40岁年龄段患此病最多。结石形态以胆固醇结石为主,占构成比的86%。结论:高原胆石病的发病率与藏族人特有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Tibetan Plateau (Qinghai-Xizang Plateau)is a unique geological-geographical unit on Earth, an ideal region for studies in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arth crust. The uplifting of the Plateau exerts profound influence upon the ev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plateau itself, its adjacent regions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s a unique natural geographical unit, the Plateau holds a special status in the whole globe due to its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s, which is also in close relat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lateau research should be recognized not only i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ields of geo-sciences and biology, but also in its application to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au region.  相似文献   

13.
14.
以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丰富度及其特点为例,分析我国及其西藏地方立法的缺陷,提出针对遗传资源进行专门立法,进而对一些制度的建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气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大部分地区气候干冷,总的来说,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雨季和旱季分明,多夜雨和冰雹;春季干燥多大风等天气候特点。这些独特的气候主要表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西藏高原主体部分。此外,在利用西藏气候资源优势方面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recently completed sequencing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an endangered animal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7.
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科研工作20年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承和弘扬藏医药文化精髓的西藏藏医学院,建院以来始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科教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大科研工作和科研投入的力度,结合专业特点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服务,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作了大量科研组织和促进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学院及学院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20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西藏昆虫26个目,278科,400余种。其中有1100多个特有种,1000多种资源昆虫,珍惜昆虫60余种,特有种占26%。明确指出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为西藏昆虫三大分化类群;藏东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区、喜玛拉雅南坡区为西藏昆虫的三大分化中心,并对区系成分特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市场调查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我国软饮料发展现状,重点针对西藏现有软饮料市场行情展开论述,评估西藏市场对软饮料需求程度,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可行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