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对体育学科体系进行分类梳理,符合学理的惯性思维,但它是从宏观学理进行分类,在实践中难以据此设立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是当前我国体育界广泛采用的提法,但科学性不够,并不能作为划分体育学科的标准.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体育要实现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从体育实践主体--人的价值需求出发,体育学因此可划分为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和健身休闲学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体育学下属4个二级学科进行分析与调整,认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内容需要重组,"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将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主体部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与微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学科门类之下的"体育学",有望成为与"教育学"并列的一级学科,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体育学科特色不够突出、学科体系应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科发展与体育教育问题研究缺乏互动等问题制约着体育学科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体育学科体系分类三大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对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提出了"一化四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学科交叉融合承担了推动体育科技创新,从而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研究认为:首先,根据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将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嬗变历程分为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四个演化阶段。其次,体育学科交叉融合现实样态呈现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和自然学科四方面的跨界整合。再次,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表现为建构服务体育强国导向的引领机制、建构问题牵引的体育学科动力机制、构建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证研究范式、建构无学科边界的体育学科组织机制、建构“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治理机制、建构多元动态的体育学科评价机制六个方面。最后,基于超学科视角提出创新体育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新范式、确立体育学非学科化的“超学科”思维、架构“超学科”的体育交叉融合学科体系、探索“超学科”的体育交叉融合实践模式的未来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发展由来、学科体系、基本要素、学科基础、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去透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社会人文科学理论和综合性理论等几个部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体育人类学,并综合体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考察是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还很滞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带动整个学科全面和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198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确立了《学校体育学》学科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主要课程的地位。这是在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体育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原《体育理论》学科所作的重大改革与发展。《学校体育学》以研究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为对象与目标,力求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体育发展的新成果,满足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材内容体系和教材具体内容上作了较大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揭示老年人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提高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效果,保证老年人从事体育活动的科学有效、安全可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老年体育的历史发展及老年人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我国创建老年体育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创建老年体育学的构想;同时阐述了老年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提出了构建老年体育学学科体系的设想,指出了老年体育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及学科发展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最为滞后,这与人们对其性质与体系的认识不足有关。回顾和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实存在的问题,阐述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学科定位与目的、学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措施,旨在使民族传统体育学获得生命力,推动学科整体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形式、学理层面和历史发展对体育学、体育学科与体育科学3个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体育科学理论发展应以3个概念的区别为前提,确立以体育科学发展为先导,以体育学学科体系完善为基础,以各分支体育学科和新兴体育学科的发展为落脚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满足社会需要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相比较其它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调适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是借鉴和整合相关学科尤其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发展3个阶段。伴随着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该偏重"问题导向研究",解释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开展文化变迁、文化产业、群体推广、健康中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词分析法,将体育学科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核心-边缘分析、聚类和中介性分析,发现中介性不为零的词条过多,学科研究边界模糊,且体育学科主流研究方向过度偏重于"体育教育",与学科研究的其他方面关联甚少,反映出原有学科体系划分方式的知识结构有失偏颇、包容性不足,对体育实践的其他领域引领作用有限。研究认为:体育学二级学科重构以体育实践为依据,可划分为体育教育学、体育健身学、体育竞技学和体育休闲学;同时阐述合理划分三级学科的必要性,并以深度表达和降维表达的方式重构三级学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分类理论与体育实践结合视角,解析由于学科知识聚类特征不明确和划分依据不唯一导致的体育学科体系困惑与劣构,体现为学科知识空心化和碎片化。辨析体育学科知识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厘清聚类特征与划分依据,明确体育学科体系划分的步骤。依据知识分类理论,体育学科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采用与相关学科类比的方法,将体育学科划分为体育学理论、体育健身学、体育休闲学、体育教育学和体育竞技学5个二级学科,并演绎和解析学科知识展开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学科”的研究,对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即拓展了体育学体系应有的知识面,是体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符合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同时,体育学的发展,给“体育新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不同的研究者对体育学法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多数人未站在同一平台谈学法问题,如有些人从宏观层看体育学法,而另一些人可能是从微观层看体育学法,所以,认识就会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一些人缺乏对体育学科特性的整体认识,而仅仅照搬教育学或其他学科对学法的分类方法,对体育学法的分类就有失学科性。由此,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以及与教法的动态分化关系对体育学法进行多层综合分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体育学法是复杂的,对体育学法进行分类就是要建立体育学法的层次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价值层面出发,从为实现人的价值的各个学科及各学科交叉中,确定体育学科对人的独特价值,同时在人的价值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学科价值体系。认为:体育学科的身体价值是促进人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与演进,防止人类身体的异化;体育学科是建构人身体与心灵的桥梁,身体与心灵在体育中得以自由舒展;体育学科的外在价值是人的感性与理性在体育运动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是人感性与理性的交辉。通过界定体育学科对人内在价值和人外在价值的内涵及建构体育学科完整的价值体系,完善体育学科理论体系,促进体育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层组织是体育学科组,一个好的体育学科组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一个好的体育学科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科组长来带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当好体育学科组长,一个优秀的体育学科组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或标准?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广义跨学科概念辨析与动力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学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概念特点的厘定,对理解体育学研究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采用概念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针对实际研究过程中三者混合形式,就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概念,并就其动力基础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是当代体育理论的高度分化和纵深发展的结果,外部发展动力来自解决全球体育实践中复杂性问题的理论诉求,以及体育学寻求社会认同及提升学科地位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佰军 《精武》2012,(6):39-40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教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学校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被弱化的现象进行了思考,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重复;学校体育学学科定位模糊,界定不规范;学校体育学研究范畴缺乏系统性,学科名称与研究范畴不对应;学校体育学没有阐明其本质功能,而是将体育的本质功能等同于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20世纪80—90年代广东地区学校体育学科进入稳健发展阶段的特征。首先拉开序幕的是1983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然后是本学科实践基础的系统化。人才培养首次进入高档次,宣传真义体育的刊物独树一帜.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相关学科欣欣向荣。学校体育研究制度化,本学科研究推向境内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