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情境因素调节下的外部网络特征与企业双元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38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部网络特征整体上对于企业双元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网络同质性对于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了外部网络特征对于企业双元创新的积极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强化了外部网络特征对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弱化了外部网络特征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揭示了外部网络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也为外部网络与双元创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知识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基于创新网络的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的双重视角,以发明人合作网络为主变量,以知识网络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新网络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利用USPTO授权的纳米技术领域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强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中心性弱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知识网络中心性对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元理论,以2015-2019年人工智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策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负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加入调节变量研发投入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利用式创新则显著负向调节企业绩效.稳健性检验的结论与此一致.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自主生态,增强产业韧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双元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政策不确定性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而且显著促进了利用式创新行为;(2)调节效应表明,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策不确定性对探索式创新行为的影响,但对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小规模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的探索式创新行为,大规模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利用式创新行为。研究结论对面临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不同规模的企业该如何进行双元创新行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与理论分析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与双元创新关系的情境调节模型,以广东省和上海市的38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度社会资本和技术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但业务社会资本只能促进利用式创新而对探索式创新作用不显著;(2)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了社会资本对于利用式创新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社会资本对于探索式创新的积极作用;(3)同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强化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于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弱化了社会资本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4)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利用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265家新创企业样本数据,将环境动荡性纳入到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前因研究框架中,构建理论模型,利用层级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动荡性是企业调整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重要前因,环境动荡性对新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开发式创新有显著负向作用,对两种创新的平衡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及其二者间的平衡都能显著地促进新创企业绩效,但探索式创新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新创企业需要在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间进行权衡取舍,避免采用双元性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文  赵会会  吉迎东 《科研管理》2022,43(1):124-133
   序贯地专注于探索与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二者的跃迁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变革如何影响企业失败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06—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探索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负向影响企业失败,而探索向利用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无显著影响;(2)当社会关系网络低于一定阈值时,负向调节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当社会关系网络高于阈值时,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不显著,社会关系网络的调节效应也不复存在;(3)社会关系网络在探索向利用式创新跃迁与企业失败的关系中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宏亮 《科学学研究》2019,37(5):888-897
国际创业经验不仅会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市场知识累积、更会影响其双元创新战略选择。因此,探究国际创业经验、市场知识累积与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关系将是一个复杂、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国际创业、知识管理、技术创新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PLS)和 SmartPLS4软件,对195份调研问卷收集来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创业经验和市场知识累积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驱动机制;国际创业经验并不直接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但与其开发式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市场知识累积会正向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开发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天生国际化企业规模也与市场知识累积呈现正相关关系;市场动态性与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论将为我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治  何丹  张鹏程 《科研管理》2017,38(9):86-96
中国企业由于长期受低成本战略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步形成了对绩效高度关注的文化,但其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分析了企业绩效导向文化对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不同影响。基于湖北省高科技产业集群的115份调研问卷,我们发现绩效导向文化更能够促进开发式创新,而不是探索式创新,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绩效导向文化能够带来探索式创新。而企业的集权结构会弱化绩效导向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理解绩效导向文化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行为嵌入在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多重网络结构中。基于复杂网络角度进行多重网络解耦研究,利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322家企业在1985-2017年间在的专利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讨企业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属性对其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合作网络结构洞、中心性对企业知识网络结构属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知识网络与和合作网络中心性都对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与合作网络结构洞均对其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强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的倒U关系;而合作网络度中心性弱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对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倒U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职能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集群意识、道德责任、知识共享对集群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通过提高集群知识共享、集群意识、道德责任和宣传活动,来促进集群企业更好认知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价值并且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同时集群企业也可以通过关注和引导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发展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181项风电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作用路径上调节效应差异明显.引入时滞后的实证分析表明: 风电产业政策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产业政策实施的当年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滞后1~2年则对两者均产生抑制作用,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实施前期更多表现为政策的促进效应,政策实施的后期更多表现为“挤出”效应.最后,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风电产业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网络建设及创新走廊培育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1987—2018年专利转让数据,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不同尺度下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演变,并提出郑州—洛阳—西安(以下简称“郑洛西”)创新走廊的培育对策。研究发现,流域内技术转移由跨省转移为主转向省内转移为主,省会城市是主要的技术来源地;技术转出网络以西安为主要源地,郑州、青岛、济南等为次要源地;区外技术源地主要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西安、济南、青岛等高能级城市成为主要的技术承接地。研究认为,流域跨省创新网络建设方面应着力构建郑洛西创新走廊,实现不同城市产业技术优势和技术需求的匹配协同,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进而加快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外部网络为企业突破性创新在模糊前端阶段获取新颖的视野与创意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基于来自产业创新联盟内的257份联盟成员企业问卷,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技术多元性对焦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联盟网络结构(关系依赖、结构洞)与环境动荡性(技术动荡性、竞争强度)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技术多元性与焦点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关系依赖、结构洞、竞争强度正向调节战略联盟技术多元性与焦点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技术动荡性负向调节战略联盟技术多元性与焦点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家审计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 国家审计促进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提高了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审计主要通过缓解地方政府干预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和降低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两种机制影响创新投入;国家审计有助于改善地方国有企业未来财务绩效,但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中的EBM模型,测算中国西部11个省市的制造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建立面板Tobit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和技术创新对我国西部制造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制造业碳排放绩效呈波动递减的趋势,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规模效率偏低是其偏低的主要原因;对西部制造业来说,贸易开放度对其碳排放绩效的提高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对其碳排放绩效呈正向影响。认为政府应鼓励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外开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西部地区制造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科技强国之路并不平坦,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不间断的体制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科学从创立之初,一直受惠于体制创新。差不多每隔百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其间,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11年威廉皇帝学会的建立以及二战后作为威廉皇帝学会后继者的马普学会的扩张,其他三大"大学之外的研究机构"(弗劳思霍夫学会、亥姆霍兹学会和莱布尼兹学会)各司其职,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都是标志性的事件。除天时地利外,德国科学家和科学政策制定者的忧患意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处于落后地位时,虚心向比自己发达的国家学习;而当处于领先地位时,又未雨绸缪,克服内外压力,精益求精从不满足,这才使得德国的科研体制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出宝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2050年中国现代化目标、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和制造强国目标出发,通过全球增长模型,对我国2015—2050年发展状况进行长期预测,包括GDP、人均GDP、固定资本存量、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数据及其与美国的比值,表明2050年我国在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同时,还可完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与世界制造强国建设。文章还从经济强国、制造强国与科技强国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三位一体"的强国方略集,认为只有经济、产业、科技三大体系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相互需求、相互借力、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促进企业创新是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政府引导基金)的根本政策宗旨之一.文章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数据构造匹配样本,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创投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总体评估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基金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与私人创投基金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按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分类后的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基金投资成熟期企业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优于私人创投基金;投资扩张期企业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与私人创投基金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