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既未明确概括民办学校的公法地位,对其私法地位的界定也与学说与制度不洽,致使民办学校法律地位不明,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多有不利。本法理论,民办学校应当既是一种民事法律主体,享有法人的经营权,同时也行使一定的教育行政管理职权,具有公法地位,因而其法人类型应定位为社团法人、事业法人及准公益法人。相应地,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在决策机关的人员组成、监督机关的组织与职权,以及专家评议会的组织与职权等方面通过修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法人分类不统一,公立学校被归入事业单位行列,民办学校则被视作"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样的分类使得学校法人地位和法人性质不明确,导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法人地位不平等,而且将民办学校全部纳入非营利法人行列,也限制了其更大发展。从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角度看,应尽快统一两类学校的法人分类。现阶段,将民办学校定性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捐资办学立法假设、非营利法人财团法人化研究倾向以及法人类型法定立法体例,目前通说将非营利民办学校统一定性为捐助法人。此种定性与我国捐资办学、出资办学并存的现实不符,不当限缩了举办者的法人类型选择空间,且与捐助法人的“他律”特征相冲突。因此,应承认社团型非营利民办学校,从而形成社团型与财团型非营利民办学校并存的二元体系。非营利民办学校二元体系再造不影响非营利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且可在《民法总则》及民办教育立法中寻得解释空间。它体现了对非营利民办学校从类型限制到行为规制的范式转变,需要近亲属任职及高薪限制、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价及公益诉讼等配套机制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按照特定的机制运行。私立学校大多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程度高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引导民办学校朝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民办学校2014年所涉及的68个法律纠纷案例反映了目前民办学校的治理存在一定问题。民办学校主体性质的法律定位不清,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的合理回报制度在实施中存有障碍。民办学校内部决策机制失衡,师生管理存有瑕疵,资产和财务制度缺乏监管。在我国提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应进步细化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按照其特定的机制运行。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对应的三种学校形式。允许营利教育机构存在的国家对于营利性教育机构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有着严格的区分。从数量上看,多数私立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不同形式的学校,引导多数民办学校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实现规范管理之本,针对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基于温州民办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调查,以优化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从多个视角为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我国的重大教育改革举措。在新政落地的关键阶段,识别改革中的新形势、新问题,对于新政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调查发现,在举办者办学回报和剩余财产分配、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和监管、营利性民办学校获取捐助和融资、师生权益保障等四个问题,业界仍存有顾虑。其背后折射出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法人定位与举办者要求获取办学回报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矛盾、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获取政策支持的诉求与扶持措施未完全落地的矛盾、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营利法人定位与其要求享受更多优惠待遇的矛盾、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的诉求与相关政策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制约分类管理推进的四个主要难点。为此,在新政推进过程中,应细化对选择"非营"的举办者的补偿或奖励方案,完善公共财政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体系,构建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制度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民办学校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文章在对天津市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调查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理事会从诞生以来的信托实体至今逐步演化为民办学校的内设机构,从世界范围民办高校发展史看,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未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财产权的情况下,将理事会规定为民办高校的中枢决策主体,此种制度设计造成该法与《民法典》设置的法人类型不能完全对应,给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治理造成了困难。在现实中,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存在权力过于集中、校长治理权无法保障、缺乏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在未来改革中,应当以办学财产的归属和来源是否是捐赠作为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法人性质的标准,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校长独立治校、教职工和党委共同监督的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调研分析了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时机、理由、适用的教育领域以及推行分类管理后学校的选择、学校资产归属等问题,提出应结合我国民办教育实际,将民办学校划分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非营利性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三种,并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从“四分法”到“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发展中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政策问题。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采取不同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是破除长期阻碍民办教育发展制度困局的关键,也是我国民办教育今后发展的理想选择。但基于复杂的法律与现实利益纠葛,目前只能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这一制度的建设和推开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需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在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时所作的区分,制定和落实适用于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以及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不同扶持政策和规范措施。从"四分法"向"二分法"过渡,必须在反复论证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及其过渡的相关路径,从根本上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治理理论的视角阐述了非政府组织在民办学校健康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对我国民办教育非政府组织目前的状况与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健全我国民办学校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路径,试图从政府、民办学校和非政府组织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对我国民办学校实行科学、有序化管理,从而促进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可以分解为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三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同企业界的"市场失败"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失灵"一样,非营利组织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社会使命过程中也会发生失灵现象.因此,应从法律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How should the governance system in a non-membership non-profit organization be designed? This organizational form has no shareholders; instead, donors provide funds. Thus,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the board of directors could have all the power. Under this legal form, who controls the board? If too powerful, boards could misuse resources or distract the organization from its foundational goals. We examine the cas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in Colombia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s which feature this organizational form. Most HEIs in our sample have a kind of assembly of representatives as the governance body with the highest authority and able to appoint and control the board. We specifically discuss the assemblies’ reason for be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in private HEIs in Colombia. We analyze a total of 204 HEI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find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assembly of representatives in 154 (75.9%). Our analysis highlights features in some of these governance bodies that could lead to overly powerful assemblies (e.g., founder donors with tenure for life). Clearly, a proper balance of power is required to avoid rent-seeking behaviors or the pursuit of harmful private non-monetary benefits from assembly members as well as boards.  相似文献   

17.
深圳华茂学校曾是一所教学质量优秀的民办学校,由于办学资金被挪用等原因导致学校资金链断裂,从而被迫终止办学.尽管这是民办学校倒闭的一个个案.但却很值得反思,比如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如何使民办学校决策权相互制衡、如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财务监督、如何防范并化解民办学校办学危机等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Why governments run schoo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of uncertainty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at bear on organizational choices for schools. A model of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illustrates the optimality of the equal opportunity provision of schooling in terms of inputs. The model shows why schools offer similar, diverse curricula as a means of allowing students to shed risk about ability and future employment.Elements of transactions cost economics are used to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choice for providing schooling. Problems of opportunism and regulatory cos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ases of for-profit, non-profit, and publicly provided schools.  相似文献   

19.
构建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而且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宁波A学院三权合作式法人治理结构为我国民办高校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提供的成功经验有:坚持办学公益性是前提;明晰教育产权机制是关键;理顺董事会与校长关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秦虹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8):69-71
发达国家如美、英、日等国,多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采取多种政策、手段,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这对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综合规划,对不同层次民办教育给以分类指导,进一步对部分公办学校实行转制改革,落实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制定有利于教师合理流动的政策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