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肖燕 《图书馆杂志》2014,(3):4-10,17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自2011年7月启动,2012年12月国家版权局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自2005年起,WIPO著作权与相关权常设委员会(SCCR)将著作权限制和例外列入议事日程,致力于商讨并缔结与保障残疾人、图书馆和档案馆、教育科研机构等获取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相关的限制与例外国际条约。本文介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评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导的国际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立法实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著作权法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明确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加入著作权人权利范围。《著作权法》规定“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已经颁布,并自2002年1月1日施行。2005年4月30日,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签发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并于5月30日起实施。《办法》的及时出台,为行政执法、打击网络侵权、维护网络世界中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了希望。但《办法》主题都是围绕互联网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并未涉及互联网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保护,例如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图书馆网络传播豁免诉求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2005-2006年在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法规立法工作进程中,是否应当为公益性图书馆设置网络传播合理使用豁免条款引发的争议问题,从著作权立法基础、原则和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设置该条款的合理性,阐述图书馆界对馆藏作品网络传播的核心诉求,以促进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新年峰会”为标志,认为图书馆界已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阐述图书馆界在著作权保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围绕2005年10月由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四六条”,图书馆界与出版界、数据开发商提出对此不同的看法。图书馆界认为,著作权对图书馆的限制与例外主要包括:①馆内传播的合理使用权;②馆外传播的法定许可权;③有限的自行数字化部分馆藏作品的权利。同时,指出保护权利与促进传播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权利人的权利只有通过传播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非营利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主导并实施的受控数字借阅(Controlled Digital Lending, CDL)模式,评介澳大利亚《版权法修正案(版权获取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图书馆和档案馆向公众传播权合理使用规则的馆舍限制突破,论述疫情常态化和元宇宙语境下合理使用馆舍限制突破的价值,对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图书馆合理使用规则的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国际国内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立法的背景与进程,阐述我国图书馆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活动的实践及其影响,评析图书馆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豁免条款的认识误区,提出图书馆界面临的任务,推荐著作权解决方案与对策,指出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颁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6月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晓玲,与知识产权界权威专家、数字期刊内容企业、期刊社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意见.座谈会由石峰主持. 面对版权复杂交织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各种观点交融、交汇、交锋.座谈会围绕数字版权单独立法、出版实体获得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予、存量过刊的网络使用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图书馆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的图书馆服务对网络环境的高度依赖,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制约,决定了图书馆界必须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作出不懈努力。已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图书馆活动带来了保障,也形成了制约。图书馆界面临着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新年峰会"为标志,认为图书馆界已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阐述图书馆界在著作权保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围绕2005年10月由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四六条",图书馆界与出版界、数据开发商提出对此不同的看法.图书馆界认为,著作权对图书馆的限制与例外主要包括①馆内传播的合理使用权;②馆外传播的法定许可权;③有限的自行数字化部分馆藏作品的权利.同时,指出保护权利与促进传播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权利人的权利只有通过传播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叙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形成过程着笔,分析了其实施后对图书馆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坚持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和特定的法定许可条款;建设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充分利用社会公有信息;采购提供商数字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使用权;研发或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保护系统;继续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修订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从法定许可看著作权法修正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晓阳  邹凯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9):41-43,59
分析著作权法修正案中法定许可适用范围的扩大,如增加规定教科书条款和第四十三条之修改,并从3个方面提出网络作品适用法定许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图书馆界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立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中对国际图书馆界有关合理使用原则立场的概括,以及概括所依据的主要文件;阐述了著作权保护的核心要义在于平衡权利人、权利持有人和用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条例草案所称之“公共图书馆”,应改为“公益性图书馆”,以便包括公共、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保证读者对馆藏文献的网上借阅需求。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应偏离其立法目标,去取消图书馆馆藏作品数字化的权利。公益性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条款是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报刊联机合作编目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报刊联机合作编目的宏观思考叶继元ABSTRACTAlthoughequippedwithcmputer,communicationandnetworktechnologies,theNationalOnlineCooperativePeriodi...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的修订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邹忠民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10):106-110
阐述新著作权法的修订内容和特点,并从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集体管理、合理使用、作品出租、下载打印、举证责任、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等方面论述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著作权法(2007)》第108条款研究组在其研究中就完全虚拟的图书馆能否成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适用主体的有关讨论为基础,剖析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主体的正反论据,并分析图书馆及作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角色延伸的数字图书馆在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技术措施规避方面等享有著作权例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图书馆法律制度体系由图书馆专门法、配套法规、相关法律、行业标准与规范四部分组成。图书馆专门法包括《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和《国立国会图书馆法》,是日本图书馆法律制度体系的核心,在促进与保障日本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与骨干作用;配套法规如《图书馆法施行令》是图书馆专门法的必要性补充,能够对专门法中的条款作解释说明,或为法律的实施提供详细的指导;相关法律如《教育基本法》、《著作权法》是日本图书馆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不同领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行业标准与规范是是图书馆行业自我管理的主要工具,具有“准法律”的性质,是日本图书馆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存取涉及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减少法规的限制并寻求法律的保护。作者建议,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利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为开放存取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