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漫长的农业文明创造、累积了宏富多姿的农耕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深厚的沃土和珍贵的思想资源。农耕文化的传承应建立农博馆和农耕文化大观园,进行农耕文化的展示与体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推动农耕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保护性开发;加强农耕文化教育与研究,培养农耕文化传承的各类人才,从而使农耕文化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民族所生活的中国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优越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 ;复杂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 ;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不曾中断、具有连续性的传统文化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较具保守性和封闭性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始体育文化植根与地域性因素考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兰山岩画中的原始体育文化是宁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与贺兰山地区各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这里曾是游牧狩猎文化的故乡与乐园,又是中原农耕文化的主要传播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文化特征,构成和孕育了贺兰山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可能奈件。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潮汕地区历史、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潮汕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研究,在分析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产生的农耕地理条件、水文化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农耕文化、水文化和季节文化等的3个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异化的关系进行阐释,进而分别对当代社会中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异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呈现工业化模式、贵族化的趋向,而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表现阶层区隔和资本镜像的异化.  相似文献   

7.
缅语畜牧词汇作为缅甸语词汇中的一个类别,它自身有一个逐步发长的过程。缅语畜牧词汇的发展过程,反映出缅人对动物的实际认识过程,同时,也包含了缅甸文化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型的过程。主要从与马、象、牛、鸡等四种牲畜有关的词语在缅语词汇中的文化反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特质及其生成机制和发展嬗变。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武术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农耕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有影响;2)地理环境文化的武术多样性的影响:3)半封建、内陆性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华武术自尊、自信,以我为中心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转型的价值观念、经济利益结构和社会心理结构三个核心层面,系统分析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继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培植武术的多元化发展;用商业体育的思维观念来推动武术文化更大范围传播;重视民间武术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玉溪花灯经历了旧灯、新灯、"花灯之乡"品牌确立等发展阶段,它是滇中民族杂居区传统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是中原文化与玉溪当地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宗教习俗、舞蹈与滇剧及电影等姊妹艺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先秦钱币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先秦钱币所蕴涵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字、农耕、渔猎、纺织等,大多具有元文化的开创性,这些文化不仅支撑了先秦文明的发展,而且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这种为型塑中国人整体气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化,我们要汲取其精神内核,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史学视角对山东地区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山东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活动方式等都带有很明显的农耕文化痕迹,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对山东民俗体育未来的走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泰拳、柔道等东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改良后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诸多启发.在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认为,在“守旧思维”与“全盘现代化”间寻求发展的平衡点,用历史延续性视角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传统”与“小传统”间抓住发展的主次矛盾,合理取舍,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突破;区分“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传播顺序,注重低级的客观文化的标准化、科学化;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背景下调整发展模式,对其进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分别是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农耕经济与商业经济分别是孕育中西两种道德文明的摇篮。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共有与个人私有的财产关系不同,家族利益至上与个体利益至上的利益导向不同,家庭孝养与社会养老的老龄道德关怀形式不同。这些差异对中西老龄关怀伦理文化的差异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商业社会电视文化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性,从时代与社会背景入手,探讨在争夺电视话语权的斗争中两种文化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适应了商业社会大众文化的客观要求。基于这个平衡点上所产生的电视文化获得了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默许,构成了当今电视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化哲学视角,对武术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文化的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价值心理层,分别论述了武术文化与哲学的关系.以期通过对武术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探究,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易水位于汉代以前的黄河古道下游,是传说中的黄帝、上古尧帝时代政治活动中心和尧帝的出生地,也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交汇点.特定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精神,形成了古易水勤劳质朴、任侠勇义、礼贤重士、慷慨守信和兼容淳厚的文化内涵.小河大流,在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秦腔》这部文学作品投入了贾平凹大量的心血,他敢于面对现实并对乡土有着炽热、强烈的情感,真实而又深入的描写了农村日常实际生活面貌,体现了农村社会的不同形态,蕴藏这我国当代丰富的文化世界精神。因此,问了进一步探究贾平凹《秦腔》中文化世界,本文首先根据秦腔的定义及其内涵对秦腔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并基于此,通过神秘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三方面,详细论述了《秦腔》中所包含的具体文化内容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旨在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我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包括理念变量、组织变量和物态变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和“文化空间”依存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和关联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及其“文化空间”的存续和存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护“文化空间”。建构保护中:(1)理念变量是核心,在保持传统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性丰富和发展。(2)组织变量处于中间层面,要建构和回归族民的主流地位和主流群体;保持族内传承的民族性、传统性,保护传承人;保护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和活动场所的传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科学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当地自然农耕经济水平,保持农耕生产方式。(3)物态变量处于外显层面,要求保护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原始性、原生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性、传统性建筑风貌及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