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打造全方位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是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搭建教学内容明晰、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评价规范的劳动教学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能”“以劳健体”“以文育劳”“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一条重要主线。黄炎培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从爱国主义到教育救国的“以劳谋生”、从实用主义到职业教育的“以劳养德”、从职业教育到劳动教育的“以劳树新风”,其劳动教育思想贯穿职业教育思想始终得以衍生与升华。充分借鉴其思想精髓,倡导高职院校通过提升生产劳动教育契合度、注重日常劳动教育育人功效、推进服务性劳动教育立体化等举措,化解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滞后、功能异化、环境窄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评价因其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缓慢,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的时代课题。为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厦门双十中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路径,经历“萌芽——初探——发展——成型”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目标确立”“构建科学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革新举措,并根据实践反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助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5.
季欣 《高教论坛》2020,(5):87-91
三全育人指导下的研究生以劳育德体系建立实施,将有效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出现的导学关系和研究生教育实效问题。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厘清导师学术权力和完善研究生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基础上,通过加强学校院系对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全程管理、拓宽以劳育德的育人资源、构建以劳育德的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研究生以劳育德教育培养体系,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沙河口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之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劳动教育的规律性,引领中小学有效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确保每个中小学生都能通过劳动教育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联系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发展变革特点,分析当下中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长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和暴露出的活动、成果、内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提出“一核心,一手段,四模块”的长效协同目标分级校园劳动德育体系框架作为突破方向和策略,有效落实“以劳树德、以德育劳、以劳促全”政策要求,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彼此成就。在理论层面,二者融合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关联逻辑;从传统“单向育人”到新式“协同育人”协同逻辑;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层面,探讨构建“课程+实践+文化”的实施体系,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格局,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保障+评价保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具身特征,但高职劳动教育仍存在教育理念上重“劳心”轻“劳力”、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体系上重数据轻感知等离身困境。针对高职劳动教育现存的三重离身,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应从确立以劳育人的教育理念、统筹理实结合的教育内容、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具身转向,进而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增加了劳动教育有关内容,对新课标增加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解读,有助于找准“德”和“劳”的契合点,依托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发挥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是获取真知的实践起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为让劳动教育给学生成长赋能,给家庭教育缓解“焦虑”,青阳县第三小学牢固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意识,因校制宜,通过“五个加法”丰富劳动教育形式,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有之义,在"五育并举"的实现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针对基层学校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构建评价目标精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评价功能,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劳动技术学科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陶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切实提高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课改把“爱劳动、会动手、能设计”作为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对我们劳技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改革”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原理,在指导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教劳结合”这一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曾导致50年代末用过量的简单体力劳动冲击系统的理论教学;70年代用“学工”、“学农”取代学校教育;80年代学校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重新抬头。为了坚持“教劳结合”的正确方向,避免重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教劳结合”的原理,探索适合国情的“教劳结合”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为此,本文就目前如何深化对“教劳结合”的认识,以及高等工程教育怎样贯彻“教劳结合”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构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教育评价体系明确了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外语课程大多数采取静态的评价方式,即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为顺应教育评价改革,本研究基于“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构建了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探索形成监测、改进与评价模式,评价方式多元、多维、多主体;以评促建,强化了诊断功能,优化了评价手段和方法,并进行不断总结、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7.
孙涛 《江苏教育》2024,(8):25-26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班主任应在班级劳动教育中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的劳动精神生长。以文化浸润,涵养学生的劳动情怀;以体验导行,创新班级劳动样态;以资源整合,锤炼劳动品格,让儿童“爱劳、会劳、善劳”。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指挥棒,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因势之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创新之措。但当前的劳动教育评价面临着系列推进难点:评价定位存在误区,出现对本体价值的疏离;评价方式存在结构偏差,忽视发展性与生成性;评价主体协同力羸弱,全面育人成效欠佳;智能化评价不成熟,评价反馈功能不足等。为此,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需要着力化解劳动教育评价在“评什么”“如何评”“谁来评”“评价形式”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说,要坚持“素养本位”的评价观,构建内容多元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多维驱动,实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的复合化;聚合五方力量,促进劳动教育评价主体的联动治理;善用技术赋能,推进劳动教育评价形式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之举,是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实现了理论、现实和价值这三大逻辑维度的统一,但也面临着劳动价值被窄化、劳动教育功能异化,劳动教育评价缺失三方面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应注重强化劳动价值理性,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深化劳动教育过程,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更要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强体、增智、育美”的综合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既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在经历"德智体美"四育融合的思潮后,劳动教育的开展,符合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新要求.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的劳动意识弱化,使得工作开展缓慢,其症结在于基本定位紊乱、资源设施缺位、逻辑建构不清、评价体系泛化等.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定位、完善资源设施、建立特色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实施以劳育人的根本目的,多元化、多方位、多维度地开创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