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日本平安时期出现的"白居易现象"是日本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其实,说起"白居易现象"的产生,不得不提到中国的汉文学,正是有了汉文学的传入,并受唐诗的影响,逐渐地吸收、发展,一时期掀起了"白居易现象"风波。在发展的过程中,文人士氏的"情有独钟",以及统治阶级的积极参与响应,不仅提高了这种特定文化的社会地位,还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文化的广泛流传从而也从侧面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并且产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定的文学影响,出现了日本平安时期的一席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2.
继韩孟,起元白,尚通俗,写实开。继韩孟之后,中唐诗坛崛起的白居易开一代写实诗风,为后人研究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参考。白居易也因其写实诗风与诗歌成就而被后人誉为"诗魔"与"诗王"。本文从白居易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对白居易的写实诗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探讨白居易前期政治实践和文学活动中的“兼济”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对秩序的重建,它实际上是对中唐社会危机的展示和回应。  相似文献   

4.
自裴斐、罗宗强、王启兴等同志近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相继发表了对白居易研究的不同看法以后,在唐代文学研究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其焦点是:一、中唐时代究竟有没有一个新乐府运动?二、如何评价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三、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是不是现实主义诗论?仅1986年见诸全国各种报刊上有关白居易研究的50多篇文章中,就有20多篇涉及上述问题。1 中唐文坛上究竟有没有一个由白居易倡导的、有众多作者参加的“新乐府运动”?作为一个运动,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罗宗强认为,就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而言,元白“只在元和初年很短一段时间、在有限的一些作品里”有所表现。而且,元白的“理论提倡在当时是否引起反响,有没有人表示赞同,则并未能找到足资证明的材料”,“时人的言论里没有任何反响”,更何况元白也未能把自己的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5.
在白居易一生的交友中,除元稹与刘禹锡外,崔玄亮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他是白居易的四位执友之一,透过白居易写于他的诗,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的诗酒朋友、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前期诗作中表现出了"明道"与"缘情"、"尚用"与"尚美"等两歧性,而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白居易前期的诗论却又是以"明道"为宗,倡导写实尚俗,忽视了诗歌的情感和审美特征。显然,他的诗论与实践之间存有抵牾。但是白居易始终没有直面其诗歌中的这些矛盾,究竟是他的无意识抑或有意为之?从白居易的家庭环境、心态性格及其相关的客观存在等方面来看,其前期诗作中存在的两歧性或许是合于情理的。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对疾病的体认深刻,其诗歌中的疾病种类多样;除涉及各种生理疾病外,也有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隐喻。疾病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诗人的创作心态及其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白诗中的疾病隐喻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社会思想。白氏大量写作疾病诗有自身多病、注重养生、关心民疾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娟 《阅读》2024,(Z2):30-31
<正>同学们,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里,我们一起来读白居易的一首温馨醇香的小诗——《问刘十九》,去感受诗人温暖如春的诗情吧。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据说,刘十九是洛阳富商、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也是白居易的朋友,与白居易常有应酬。“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的酒渣,色微绿,细如蚁。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性题材是白居易诗歌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白居易的诗歌中描写了上至君王宠妃下至妓女农妇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具体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在欣赏女性"美"的同时更着重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深深的"苦"痛,诗人以同情的笔触,写出了对广大被压迫女性的关怀,体现了进步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纲领。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章中,白居易讲过这样一些话: 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  相似文献   

12.
唐代寺院中,洛阳圣善寺对白居易影响巨大,圣善寺是白居易佛教启蒙寺院,是白居易交往最频繁的寺院,也是交往时间最长的寺院,还是白居易存放诗文集次数最多的寺院。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从元和十年(815年)贬江州司马,到元和十三年(818年)迁忠州刺史,于元和十五年(820年)自忠州召还,此次共经历了5年的贬官生涯。这一时期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是:追求真实,注重反思和感悟,内敛含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唐佛教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壁画、塑像等造型艺术和中唐诗歌代表人物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比较,来展开这些艺术形式与白居易诗歌的深层关系,说明白居易诗歌的独特的一面,与这种特点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牛李党争,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八○八)开始,到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李德裕死于崖州贬所结束,前后延续了四十年之久,是晚唐社会三大政治祸患之一。牛李党争对当时的文学影响颇大,尤其是与一些作家的政治态度和身世遭逢直接相关。如与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都有牵涉。杜牧恰好生长、仕宦于这一时期。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官至刺史、中书舍人,和牛李党人都曾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曾得牛党要人牛僧孺厚遇、周墀援引;杜牧在给牛、周写的书信、歌诗、墓志中,对他们也多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悠久,主题风格鲜明,唐代园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人诗文创作层出不穷、蔚为大观,白居易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白居易在短暂的一生中,用心经营了渭上旧居、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新昌小院和履道幽居等几处居所,在探索中不断创造并践行他的园林观.园林诗歌记载着白居易的"造园"思想和园林实践,从丰富的园林诗歌背后的文化意蕴可见他的园林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并得以窥探其在园林创造中对个人前途、命运和心灵的观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以《诗经》开始的,经汉魏乐府,一直到陈子昂、杜甫所积累的丰富的现实主义诗歌沃壤中,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既呈现出“中兴”的社会政治景象,又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历史时代里,孕育了一位具有独特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判断历史人物盼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  相似文献   

18.
翻检国内(除台湾省外)152种社会科学刊物,发现有关唐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文章,1984年一年还不足二十篇,比唐代诗歌、散文的研究少得多。可见,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理论仍是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领域,而且,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面仍然较窄,重复过去的较多。这一年最足以引起注意的,是裴斐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12月18日)发表题为《白居易诗歌理论与实践之再认识》,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三十余年来,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专著专论中,差不多是异口同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诗歌中的梦有恶梦、美梦之分,思乡梦、怀友梦、想亲梦、恋阙梦、故地重游梦、大病痊愈梦都属于美梦,爱做梦让白居易睡眠安稳、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20.
臧明艳 《阅读》2023,(90):18-19
<正>在中国诗词文化中,“竹”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向来都是无私奉献、刚正不阿、坚强勇敢等美好品格的象征。因而,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频频可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爱竹,一起来读《题李次云窗竹》这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