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  相似文献   

2.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3.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4.
历代吟咏昭君的诗中有不少出自女作者之手,其数量和质量皆颇可观,并且体现出女性在昭君这个文学母题上和男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看云     
看云如看月,但云比月更擅变化,有高有低,有浓有淡。于我,则无论何种云,皆在可看之列。俗论云之美在于形肖,固然不错,但我以为什么也不像的云更可观,若只形肖,云就失去了自己。变化得再酷肖,终究不过巧妙的模仿而已。  相似文献   

6.
侯燕 《现代语文》2007,(2):66-66
想象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观察、积累、感受的材料在大脑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丰富的想象能给思维插上翅膀,让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问自由飞翔,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类不分点面,理不分正反,凡事皆可以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可观可感,丰富的想象,更能使人有独到的精神和能力,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  相似文献   

7.
宇宙万物皆有生命,凡生命者皆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否则它就不能生存,就要被淘汰。动物界是这样,植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黎庶昌被誉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桐城派散文家和"沙滩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开创了文化外交的独特风格。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黎庶昌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著作、论文十分可观,对黎庶昌的历史地位、改革、外交、教育思想、文学散文等诸多方面皆有论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对于推动此后黎庶昌的相关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不想教高三     
中学老师能教高三,一来可以证明实力,因为不是每个老师都可以教的。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都会挑选能力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带高三。二来可以提高自身能力。带高三,可以促进老师的专业知识更系统、更全面、更精深。三来可以提高收入。高三最忙、最累、最辛苦,收入也最高,高考成绩好,奖金也比较可观。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对于法(或曰法则)有极豁达通朗的看法。他在《姜斋诗话》卷一有话:“非法之法,则破之不尽,终不得法。”而卷二有言:“凡言法者,皆非法也。释氏有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艺文家知此,思过半矣。”看待法本应“无执着”。文无定法,道是有法又无法。法只能“从人心生也。”他在《四书训义》卷二十一再三阐说所谓兴观群怨:“‘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  相似文献   

11.
1.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已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可以表明  相似文献   

12.
股票是股份的表现形式,股份与股票不能并存出质。而《担保法》规定股份、股票皆可以出质担保,且《担保法》规定股份、股票质权之设定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修改《担保法》第75条和78条。  相似文献   

13.
文迪义 《现代语文》2009,(10):40-42
历代学习陶渊明的人非常多,而其中只有苏轼把握得最为透彻。他学陶又不囿于陶,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茄生活的态度融入学陶当中,从而树立了两个为后人所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及凡物皆有可观、触处生春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4.
初期的儒家认为或圣或愚,先天已定,然集儒学思想之大成的荀子突破了这一思想框框,认为只要努力学习,人人可以为尧舜,从而导致了儒学的大发展。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大力宣传佛性之或有或无皆定之于天,但六祖慧能认为,佛性人人皆有,只要愿意修行,人人可以成佛,亦从...  相似文献   

15.
黄敏 《广西教育》2006,(1B):76-7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表现为课程对于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表现在教学的诸多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动态化特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学生权利回归的解放性标志。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皆到场且皆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让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历代学习陶渊明的人非常多,而其中只有苏轼把握得最为透彻。他学陶又不圆于陶,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态度融入学陶当中,从而树立了两个为后人所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及凡物皆有可观、触处生春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相关调查及研究。指出黑龙江省滑雪运动的发展,能够带采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效益,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社会效益,它是一项前景可观的冬季体育运动,积极推进滑雪运动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本和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金楼子》虽然同出于《永乐大典》本,但库本和鲍本却互有短长,皆有出入,有库本误而鲍本不误,也有鲍本误而库本不误,更有二本皆误的现象,章略举数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19.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5-18
苏轼关于艺术自然美学观的形成,大致是从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的,因而有“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哲学认识,并由此进而在一些文章中提出主体对待自然的方式“不可留意于物”的自然审美原则,再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探求文艺创作的“随物附形”、“自成文理”的自然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20.
东坡说文     
葛延之在儋耳,从东坡游,甚熟。坡尝教之作字云:“譬如市上店肆,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是物,莫难得是钱。今章、词藻、事实,乃市诸物也;意,钱也。为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晓得此,便会做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