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法庭是否组织质证,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矛盾冲突。本文从现行法律规定到立法理论等多角度论证法庭对于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应当组织质证,并进一步提出协调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矛盾冲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大学生读者权利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准在馆内吃东西;不准穿拖鞋者入馆;不得抢占座位和喧哗;因读者身份不同而规定的借阅权限;借书逾期罚款、丢书加倍赔偿;常量采编与大学生读者大量需求某类书刊的矛盾等6个方面。这些冲突的原因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将"重藏轻用"思想根植在制度之中。文章指出要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来修正高校图书馆制度中的不合理规定,为制度变革注入公平、自由、宽容、民主与服务等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编辑要负文责,这在国务院颁发的《出版管理条例》中有清楚的规定。《条例》第24条规定:“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然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文责自负显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是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也能找到一定的法理依据。《著作权法》明确授予作者发表权、修改权、保障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作者享有作品的版权,意味着作者对作品应负有相应的责任。这幺说来,“编辑责任制度”与“文责自负制度”似乎是相矛盾的。究竟矛盾不矛盾呢?我们有必要对编辑责任与作者责任的关系加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4.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要约与承诺制度,而对于要约与承诺的效力、撤销等问题,世界上各大法系与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的看法及解决方案是有差别的,而我国《合同法》要约与承诺制度的有关规定已与有关的国际公约的规定精神接轨了。  相似文献   

5.
对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思考——《档案法》审视之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谈了看法:1.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权责不一致及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2.国有档案公布权与利用目的的矛盾;3.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政务信息公开的矛盾;4.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档案开放的矛盾;5.对设置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使用是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依赖完善的合理使用制度。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不应偏离自己的立法目标。2005年国家公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规范了数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条例》关于合理使用规定的方向是正确的,对协调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广泛交流与社会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档案的保管期限、移交期限、封闭期限、保密期限等时间规定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冲突.文章以新《档案法》《保密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分析对象,围绕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移交期限、接收条件、封闭期限、保密期限、政府信息公开期限等核心概念,进行现状梳理与分类讨论,归纳出三类矛盾,并针对这些矛盾对《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等三部法律法规提出了七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爱珺 《新闻大学》2008,26(1):70-76
知情权(权利)与保密权(权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科学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可以将国家秘密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建立国家秘密的独立鉴定制度,可以为解决信息公开争议提供法律证据。随着中国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重构中国保密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3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它的公布实施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不乏诸多进步之处,但也有法律专家与人大代表担心,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三条因无严格限定,可能不利于防堵刑讯逼供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即将表决前,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此次修订有不少进步,例如第一次写进"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扩大和保障了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侦查阶段介人权,等等。但是在个别条款上,例如第七十三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履维艰,因此有必要为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强制许可制度的实行,则是弥补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强制许可使权利人获取适当补偿,而利用者可以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是作品利用机制中存在交易成本和反竞争行为的情形之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若文 《今传媒》2006,(1):27-28
一、对于报刊审读制度的解析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提出:“做好对报纸、期刊、图书的审读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管理的重要方法”。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简称“两个规定”),均在各自“监督管理”这一章里对纸质媒介的审读做了明确规定,并将审读工作列为纸质媒介出版管理的四项制度之一。从《通知》到“两个规定”,都将纸质媒介审读纳入新闻出版管理范畴。所不同的,一是由上世纪80年代所规定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者权的客体为版式设计,实际上将出版者权的保护对象限定于智力劳动,既将出版者为传播作品付出的资金、组织等劳动排除在外,不符合出版者权的保护实践,还与其他三类邻接权客体的设置模式不一致.遗憾的是,2020年11月11日审议通过的《著作权法》未对出版者权客体的规定进行修改.既然出版者权属于邻接权的类型之一,那么应按邻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来界定出版者权的本质属性和客体范围.从制度产生的根源看,邻接权属于作品传播者权,其保护的客体是作品的传播成果.因此,出版者权亦应是为全面保护作为作品传播者的出版商的利益而创设的法律制度,其保护的客体应为出版者为传播作品所付出的劳动的最终呈现形式,即出版物制品.  相似文献   

14.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因没有合适的著作权授权模式而遭到质疑甚至侵权起诉。本文从网络环境中最核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入手,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相关规定,提出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附义务默示"许可授权模式,通过与相关制度的比较,从实际需求与理论及立法分析,借鉴实践做法,以著作权平衡利益、促进文化传播的宗旨为考量,论证该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保证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售房屋时,在承租期间享有优先购买权。我国《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8条: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上述立法和司法解释已就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予以明确,本文结合该项权利的法律性质从理论及司法实践中试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传媒》2021,(20):91-93
当今世界已有不少国家在其新闻相关法律或者司法判例中确认了被报道者的回应权.相比传统侵权法对被报道者受侵害的救济,回应权制度有其独特功能,对于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平衡保护和冲突缓解颇有助益.结合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第1028条规定,对"准回应权"进行分析解读,并强调在司法实践中需注意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事实报道和意见评论、行使期间和行使方式、举证责任和法律效力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玺 《出版参考》2016,(6):18-19
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草案》在第一章总则第八条,规定了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建立,即著作权人和相关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登记机构进行著作权或相关权登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层级的高度规定著作权登记,较之前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首次出现与著作权登记有关的内容,从法律效力和层级上,此次修订都明显提高了著作权登记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档案法》第16条规定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档案泛》第16条关于档案个人所有及不得倒卖牟利之规定,与企业会计档案收益权、处分权的实践相互冲突。应完善《档案法》的规定,构建档案私人所有、转让营利及损害评价制度,保障企业的会计档案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五部门于5月3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轶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前者规定了死刑案件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列明了对各类证据收集、审查和运用的规则,后者对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应遵守欧盟EC92/100《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出租权、出借权及某些邻接权的指令》建立本国的公共借阅权制度,本文对公共借阅权的立法起源、立法经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便于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对公共借阅权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