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存在着分类标准不明确,分类混乱,定义不准,辨识辞格时疏漏、增添、混淆辞格,对辞格依附的语言形式认识不正确,举例不当等问题,应该辨明是非,正确分析句子或句群的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贺华 《湖南教育》2005,(23):23-23
汉语辞格的运用形式及材料构成往往反映出很丰富的民间风俗色彩,从总体上表现了辞格与民俗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每一种辞格,其与民俗的亲疏程度又有所不同,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形。首先是辞格的运用形式、选材角度都与相应民俗的要求一致,而从这些民俗活动中,又可以分析出此类辞格的原型。比如民间盛行的对联,就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对偶在音节、结构、字数、意义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联中得到最严格的遵守;民间春联、婚丧联、风景名胜地楹联和广泛流传、不胜枚举的“对对子”的故事,都说明群众对这一形式的喜爱。析字、镶嵌、藏词等…  相似文献   

3.
孙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2-113
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得熟练、巧妙,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辞格的有效运用在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小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即从“赵氏小品”传统辞格的使用、修辞新格的使用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品鉴。  相似文献   

4.
辞规是一般性修辞的重要内容,是有待深入开发研究的重要的系列辞式。掌握辞规形式,对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意义重大。辞规形式多样,应是系统的组合。本文认为隐语是一种辞规形式。它不同于辞格形式,这可以从它的意义、结构、方法、功能、系统以及与相关辞格的关系上析而得之。隐语符合一般性修辞的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5.
辩论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艺术,其中各类辞格的恰切运用无疑是使语言表述更加艺术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引用”的角度,较深入地分析了复旦大学队的语言运用技巧,并充分论述了这一辞格在表达上所获得的积极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朦胧诗代表的顾城的诗,语义上具有朦胧诗语言的典型特征模糊性。从修辞学角度探讨其诗歌的语义模糊特征,可以从词语、句式和辞格三方面的运用上入手。顾城在选词时常常选用对题旨有偏离的词语;在句式选用上常常用短句、松句和口语句式,而少用长句、紧句和书面语句式;在辞格方面运用大量能增加语义模糊的辞格,其中较典型的是移就和易色,二者与比喻、比拟、夸张等常见辞格结合使用,对增加顾城诗歌的语义模糊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犬量广告警句实例入手,对当前广告用语中较多采用的修辞方法作了分类和比较。文中介绍了几种新的修辞方法。文章还论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从逻辑层次的角度区分了辞格的兼用,套用和杂糅。要避免过分讲究修辞方式,破坏语言习惯和规范的倾向;应该在保证语言纯洁的前提下,犬力提倡利用修辞手段创造出更多精美的广告警句。  相似文献   

8.
娄春芳 《生活教育》2015,(6):124-12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经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围城》的语言,尤其是辞格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辞格的研究最为突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围城》中单个辞格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为从总体上分析《围城》语言。本文选取《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对《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狭义角度,语言同义研究语法同义和"社会性言语"同义,言语同义研究"个体性言语"同义。从广义角度,语言同义和言语同义都可视做言语同义。以此为界,从狭义角度分析了语言同义的浮现形式语法同义和社会性言语同义以及言语同义的浮现形式辞格同义,并从广义角度分析了言语同义句的各种浮现形式。研究目的在于明确同义的界定,开阔同义研究视野,完善同义理论,促进同义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辞格的兼用是辞格综合运用的一种。它是指表达方式兼有多种修辞格。兼格从这个角度看是甲修辞格,从那个角度看是乙修辞格。分析辞格的兼用要比分析辞格的连用难度大,同时分析辞格的兼用又是分析辞格的汇用、套用的关键。因此怎样正确分析辞格的兼用也就成了初中生修辞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辞格的兼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技术在聋童言语训练中的应用改善了聋童语言学习的现状,文章在分析当前多媒体聋童言语训练软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聋童言语训练场景,根据聋童视觉和推理能力较强的优势,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和系统逻辑结构。从理论上开创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聋童言语训练中的应用先例。  相似文献   

12.
修辞格是变异的语言表现形式,修辞格能在汉民族语言中形成人所共用的表达式,它定经过深刻的思想类似于哲学的启迪.本文意在探索辞格这种艺术符码潜存的最为本源的精神事象,充分地关注辞格构建的哲学维度,从而认为辞格是个民族特定思维方式的特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对湖南省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单独运用,二是综合运用。涉及到的主要辞格有比喻、双关、对偶、引用、拟人、粘连、对比、排比、借代等。邵阳市公共用语辞格运用存在诸如滥用辞格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有着丰富的修辞格,文章对其精读教材五、六册中的修辞格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修辞素养。  相似文献   

15.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的两大英雄史诗,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即从艺术的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方面,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既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也有着各自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比喻的运用上,前者大量运用了象喻,又被称作"荷马式的比喻;"《格萨尔》则是广泛地运用了博喻,并跟谚语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大史诗的比较研究,对于沟通中西文学艺术乃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一门语言运用的艺术,恰当地使用修辞格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董亚芬主编)中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修辞格,文章对其第三版1-4册中出现的多种修辞格进行挖掘、归纳和研究,以期对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语言中,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比喻。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修辞与演讲素有渊源,演讲者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得演讲有强烈说服力、表现力、感染力。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使用了比喻、平行结构、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显示出其杰出的语言驾驭能力,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中,《圣经》、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历史人物、科学家、发明者、首创者的姓名以及某些普通人名除指称特定的人外,还具有特殊的指代意义,泛指或喻指与其具有共同特点的某类人、某种状况、某种行为或某种物品,可以构成暗喻、典故、借代、双关等修辞格。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此类人名的词义、词形或词性有所变化,转化、派生、合成产生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VR在计算机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本文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特征和VRML语言的角度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