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长沙景岑在我国佛教文化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人物,但是研究者甚少.从长沙景岑禅学命题看,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有以下方面:强调佛身乃是人身,不离现实世界求佛,佛不在世外,人佛无异;深化了"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乃真修行;景岑继承了前辈的般若空的思想,并把这种般若空更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境界--"无佛亦无人",彻底扫除学人的一切念头.因此,本文认为景岑秉承师祖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学风范,继续慧能的"顿悟"宗风,在身体力行中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禅宗更进一步人性化、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本文对推进南泉普愿禅师佛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以及了解我国佛文化演变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禅师建立了以道为本体,以平常心为用的"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体系,并首倡向异类行.他培养了一大批禅门高僧,其公案为后世禅师所喜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佛教禅宗的著名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南泉普愿求学修证经历、知识结构、学识素养、思想渊源及其禅学思想特征的考察研究,认为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及禅学史上一位思想独异、特立独行的禅者.其禅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对部分佛教传统观念、教条、准则、规范、理性、逻辑等的颠覆,以达到超越生死、超越因果的彻底"自由"和"逍遥",从而成为一位由智返愚、由巧返拙的"智者".他的这一独异思想的来源之一是中国先泰的老、庄.彻底的自由与逍遥不利于宗派传统的建构,这也是南泉普愿及其弟子们虽然在当时乃至以后都影响甚巨,但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宗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泉透脱的人生风格,一方面表现于他不崇拜、重自我、追求彻底自由的个性特征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冲决一切网罗、追求终极自由的禅学运思.南泉通过其深遽的禅学运思,彻底消解了人的一切世俗依傍,引领人们回归到自在悠闲的本然状态."平常心是道"的透脱而又悠闲对于现代日益物化与繁忙的人生无疑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6.
南泉普愿继承其师马祖道一而又有所发展,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张,发明了于日常生活中体会道的存在的修养理论和修养方法.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修养原则通过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理学从佛学中吸收营养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石屋清珙是我国元代一位著名的禅僧,在中国禅学史、元代禅学史和中韩禅学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他的禅学思想极其丰富,而以茶道思想著称.茶道是其禅学人生的一贯之道,是他学道、悟道和传道的重要方式.他的茶道冶禅佛、人生、自然于一炉,以真如造适为追求之境,于一境中起一种味、一种平怀、一个平常心.  相似文献   

8.
惠能奠定了南宗禅顿悟法门以后,神会确立了顿悟禅法的理论基础.洪州宗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通过把宗教实践推向极致的方式,丰富发展了禅宗理论与实践思想,提出了即心即佛之佛性论,平常心是道之修证论,应机接物之教化方便.  相似文献   

9.
南泉普愿之所以成为禅宗史上深具影响的人物,就在于其禅的"游戏三昧"旨趣.正因深"得游戏三昧",其禅理才能上合"性空缘起"之旨,下能超越"即心即佛"带来的时弊.游戏三昧既是南泉设立宗派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禅学的价值之所在.因而,它也是本文解读南采佛性思想与其"独超物外"、特言独行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时丛林"流辈荒逸,终日无所用心"和"百丈清规不肯行"的懒惰懈怠现象,石屋清珙提出了"无心处用心"的重要禅学命题,这一禅学命题是对马祖道一"不是心,不是佛"的心佛论相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如何"用心"参禅学道上,石屋清珙提供了七种古德参禅学道的范样,强调参禅学道须劳形苦志和真参实修.在说法诲众的禅风上,石屋清珙提倡切直谛当之古德禅风,这有别于当时盛行丛林的文字禅风和看话禅风.石屋清珙突出了戒律道德在参禅学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使得其禅风平易而无怪诞玄远之处,而且具有批判当时丛林"不清戒律"和重振百丈清规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唐道士成玄英是唐代道教"重玄"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他认为"道"最基本的特点是"虚通";"道"作为本体既没有实体性,也没有抽象性,而具有一种现象性。这反映了唐代道教哲学比较高的思辨水平。在这一"道"论思想的基础上,成玄英阐述了其"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的物质观,"道契重玄,境智双绝"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其素分,任其天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成玄英"重玄"论的道教思想在有唐一代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只如今鉴觉"是百丈怀海禅法的主要思想,该思想将禅宗直指从心性转向实际,让纯粹自我出离自身、完全敞开到一个根本原初、完全澄明的现在意识中去,是对达摩"藉教悟宗"和慧能"无念无相无住"心性路线的重大发展,是对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心佛二元论的全面扬弃、突破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一书文约意丰,晦涩难解.从道之有无与器之有无两个层面对老子"有无相生"的现念作出分析.指出应该从时间与空间、道与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老子这一思想,或许可以更切近老子玄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从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讨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加深对中共历史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创立了具有科学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和行动指南,成为指导中国各族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两大体系.因此,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意象油画"的发展过程说明"意象油画"在当今画界引发的思考,从"意象"着手,结合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因素,分析"意象油画"从过去的"小家碧玉"变成今天的"大家闺秀"的原因.把"意象油画"与油画的诗化、油画的文人化、油画的中国化、意象命题、油画的意象与油画的发展史、及抽象油画的区别,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艮关于"道 "的思想,打破长期以来"道 "是"君子之道 "的局囿,把"道 "立足于"百姓 "和"日用 "上,坚持自然人性论,赋予"道 "百姓物质生活欲求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又从为学和功夫上对其作了特色鲜明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继承并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文章认为,要做到切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必须要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认识前提,即理论的科学性、对于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性、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