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高等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起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既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还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人才是推进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校企合作培养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还能促进我国地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企业、高校、政府等多方的广泛参与。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应建立海外培训中心,推进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人才短缺不仅体现在人才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人才的质量上。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没能达到与行业企业充分接轨,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因此,高校和企业应进行深度合作,瞄准行业所需人才特点,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模式,组建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实施双赢战略加强校企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首先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同时更需要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实施双赢战略,加强校企合作,不仅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还能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等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和集约化发展。从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指出产学合作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双赢战略提出了6点构想。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超越传统的校校办学联盟、校企科研联盟模式,基于专业建设“校校企”合作联盟,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形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失业,而企业又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众所周知,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企业的需求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成败的检验标准之一。因此,校企合作是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产教融合是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对应用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用型大学应作为毕业生和行业及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文章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几年山东交通学院开展直通就业的企业实践、企业里的教师工作室等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应用型大学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乏,尤其是物流服务外包人才。现有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因缺少政府的支持而没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政产学用协作创新物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既有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也有企业在教学资源和师资上的支持。提出以服务外包政策为导向、高校自主创办服务外包企业、建立职业本科和职业硕士等具体的物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其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校企合作实质是在合作过程中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自身诉求,寻找能够实现共赢的动态化过程。为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需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多方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等,完成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构建,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转变,其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从各高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都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础的选择等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强化交流,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对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成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紧缺人才,也是应用型院校重点培养的人才。“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需要认识到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转变办学思路,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产业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院校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环境要素,立足自身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有鉴于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以及校企合作办学,论述应用型院校采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并探索其构建策略,希冀对其他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田勇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84-284
校企合作是指校企双方以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更能深化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随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变化,学生的角色、作用、责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了质的进步。在现实的校企合作中,思想教育已经延伸到企业内部,目的性更强,适用性更强,现代中职生的素养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因此通过对德育教育内容的阐述,揭示校企合作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软件外包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指出高校要紧跟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产学研合作、共同参与、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进行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更加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校企深度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莞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莞式校企合作在结合东莞区域经济特色的基础上,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专班培养为具体实施形式,初步实现了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范式。因此,有必要探讨莞式校企合作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巨恩 《成才之路》2023,(16):73-7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可以实现院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文章分析现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并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在试点班级实施新模式,对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要能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点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切入点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关键点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点是建设生产(仿真)性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的主导思路,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沈佳坤  张军  陈娟 《高校教育管理》2023,(3):100-110+124
本研究以三所理工类应用型高校为案例,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究应用型高校的校企融通创新模式与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型高校基于内外生优势因素,选择高校主导型、政府引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校企融通创新模式参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应用型高校以校企融通创新参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需要依靠专业教师、创新成果、实验平台等内生动力要素的内源驱动,以及政府、科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外生动力要素的外源带动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因此,应用型高校应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为建立高校主导型校企融通创新合作增加砝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参与政府引导型校企融通创新合作创造条件;基于产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创新工作机制,为开展企业主导型校企融通创新合作奠定基础;优化内部科创制度环境,发挥好专业教师、创新成果、实验平台等内生动力要素的推动作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增强其他创新主体等外生动力要素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