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四川、广州20所不同类别的重点和非重点高校一年级80%教师的259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连续测试.从生理学角度结合教学指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是不理想且偏低的;生理负荷强度对心肌泵血机能的锻炼有积极作用;对心泵血功能的锻炼还不充分.67,57%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符合人体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对华南、华北地区14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比较,为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实验数据.实验数据表明,尽管两地高校体育课内容和形式各具特点,但生理负荷强度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对西南地区7所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为实施体育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高校体育课内容的地域性特点进行了系统调研,并采用遥测技术、多项式拟合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所院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抽样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突出雪域高原特色、因地制宜是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课的生理负荷平均强度(用心率指标表示)总体为170次/分,其中男生184次/分,女生197次/分,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呈现与地域海拔高度相平行的特征性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7所高校的学生体育课内容和运动生理负荷强度以及负荷分布特点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研究,为广东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实验数据.结果显示,广东高校体育课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育课内容丰富,学生的体能得到了强化训练;课的总体平均生理负荷强度(用心率指标表示)为142次/min,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44次/min和137次/min.与华南地区高校和全国高校平均体育课强度负荷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生理负荷实时监测技术、多项式拟合以及SPSS(13.0)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实时抽样测试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数据.结果显示:瑜伽训练课的总体最大生理负荷强度为134次/min,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9±4.8次min;男性和女性练习者的最大生理负荷强度分别为134次/min和129次/min;平均生理负荷强度分别为119±6.1次/min和128±7.3次/min.试验数据揭示,本次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属于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学50节体育课负荷强度与练习密度测定,认为体育课中最佳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min之间为适度,效果最好。因此,在体育课教学时必须科学地组织教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的质量,活跃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解放军体育学院体育系1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穿越泥潭过程的生理负荷强度及其分布、穿越泥潭训练的特点和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从总体来看,生理负荷强度分布呈“双峰型”。穿越泥潭训练为短时间、短距离、高强度无氧运动,可引起心率、心输出量增大,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肺通气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和研究国内外大量健美操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北京体育大学健美操教材的基础上,将有氧健美操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在任课班级进行实验研究,对课中学生生理负荷各项指标进行调节,经过十周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适合学生体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对身体素质具有显著影响的健美操课生理负荷各项指标区。旨在为改进和提高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心理变化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 ,往往会忽视在体育教学这个环境中还有着许多影响学生情绪和心理变化的客观因素。诸如 :教学目标、教学组织、不同教材的要求、教学方法、教师的态度、语言等。通过对以上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对如何减轻体育课上学生的心理负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意义与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的分析,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原则。最后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转变评价的观念,增强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实际课时量不足、教学组织管理随意性大,授课内容不统一、枯燥、缺乏时代性,理论课教学效果差、教师授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对理论课教学存在误区,实践课中缺乏理论与锻炼方法内容的传授等问题。并提出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史研究(1904~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民国时期湖南省 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叙述和讨论,认为:民国时期湖南省的体育师资培养 途径主要是短期培训班和部分学堂附设的体育科或体育班;民国时期湖南省高等 体育专业教育正式的开端是在1944年国立师范学院体育系科的创建;民国时期湖 南省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初步的体系,对湖南 省解放后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场地缺乏、体育课内容单一、班级人数多、上课组织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早操、课间操、课余锻炼、课余竞赛、课余训练等工作没有开展好;体育教师得待遇不平等;学生家长体育意识薄弱、对体育活动有偏见;学生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从而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下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男生的耐力素质发展与体育选项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足球班、篮球班学生的耐力素质发展较好,体育选项课专项练习特点、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和课内外实际运动负荷与其耐力素质的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武术、网球、乒乓球和排球等课程中应适当安排一些足、篮球活动或中长跑练习,以引导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发展耐力和增进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泸州市部分中学实施"情景"教学的结构、负荷、练习密度等基本问题的分析,采用对比、访谈、调查、文献等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特殊性作用,并提出体育课中应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世界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着手,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结果表明: 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突破了我国五十多年的强制性体育教学模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于中学体育的切入点.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体育意识,提高高校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湖南省侗族地区4个县24所中、小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历、职称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较合理,科研能力差;体育工作条件差,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体育教学"放羊式"现象较严重,丰富的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未被开发与利用;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有待加强,但侗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训练有机结合的模式,可提供思考和借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结合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和研修实践,就中美大学校园体育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大学校园体育的特征鲜明,重点均体现为突出体育人权、塑造身心健康等主题,但实施途径和教育教学方法不同,各具特色。大学校园体育构成主体元素几近一致,运行上存在区别。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强调身心健康和推动终身体育,中国则注重与竞技运动相关的体育专项技战术演练和讲授。美国大学校园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中国大学校园体育基本上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时空单元。自觉参与意识和体育消费理念是美国大学校园体育的精髓,中国尚待普及。吸收美国大学校园体育先进经验,对传承和发扬中国大学校园体育特色,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