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改稿,有规律可“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虚  松秀 《中国编辑》2003,(3):26-29
如果随便找人问一下:编辑是干什么的?大约十有八九会答“改稿子的”。这并不错,编辑工作内容繁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编辑加工,俗称改稿。编辑工作有其规律,它的每一个环节自当也有规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编辑改稿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夜班编辑是日报报纸流程中很重要很特殊的一个环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打破了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工作规律,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记》杂志曾在6年前对夜班编辑做过一个“情况调查”,北京日报总编室的一位上了10年夜班的编辑这样说:“长年夜班让我总有一些与世隔绝之感: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在晚饭后,像辅导孩子学习,亲友间的交往等。而我们吃过晚饭都准备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4.
黄闽 《中国编辑》2004,(5):23-24
随着出版社企业化进程的启动、市场化追求效益的驱动,出版的竞争最直接表现为编辑能力的竞争。每一个职业编辑在出版过程的所有环节中,都应当自我追索并回答”做了书,给谁看”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胡郁林 《出版参考》2007,(6X):23-23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做好不易。但是,如果编辑对自身要求不高,做一个“编书匠”(即有人所说的“编辑工作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那是不难的。若是做一个“吃现成饭”的编辑,见到成熟的稿子才采用,几乎不动“一枪一刀”就发稿了,那就更易。这样的编辑大概只要上过几年学就可以“当”的。现在的编辑队伍中,不少人是名符其实的编书  相似文献   

7.
过去有人告诉我,编辑就那么回事。“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只笔”,圈圈画画,修修改改,抄抄誊誊,粘粘贴贴,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好为人师的区区角色。可现在,当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位置上呆了300多个日子后,我才强烈感受到:编辑并不就是那么回事。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联接着群众和传播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报道工作细致而且复杂,这就要求电视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细致的把握,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清楚的认识。记者和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记者和编辑协同工作而又相互独立。基于此,主要探究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报道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自1977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三十年,古人谓之“一世”。唐人有诗曰:“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一世,也就是一生、一辈子。可以说,我的一生一世的事业就是编辑工作。一个人毕生所从事的一种工作,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这对每一个过来之人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报告是编辑工作的日常文书,是编辑必须学会撰写的编辑应用文。目前,我国出版社的编辑流程一般实行三审制:一审初审环节(责任编辑环节),二审复审环节,三审终审环节。每一环节结束,随着稿件的流转,都有相应的内部文书伴随,即编辑报告、复审报告和终审报告。这些报告说明了出版社对稿件的判断和  相似文献   

11.
浅论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冬梅 《新闻世界》2009,(11):32-32
作为一名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认识到,在新闻编辑中,受众意识非常重要。这既是提高宣传工作质量,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也是电视宣传工作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受众意识贯穿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我从地方史志部门进入媒体界,开始做副刊编辑.多年日积月累,心得有一些,经验教训也不少.我的感受是:要做一个好的编辑真不容易. 我编辑的副刊版面,差不多每期都有一篇主打文章,然后围绕主打文章组织版面.要是其中某一篇主要文章被老总毙掉了,或是删得“惨不忍睹”,那我一定会推倒发稿计划,重新组版.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人问起,如果他们想应聘编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准备?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要重新思考,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功课是可以提出来让人准备的。但很遗憾,每次我都想不出任何具体的建议。所有我能想出来的“准备”,全是心理准备,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出名的报社做编辑。  相似文献   

14.
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说的就是我做编辑做记的故事。我的这个故事又可以写作“犹鱼得水”。  相似文献   

15.
白云 《中国出版》2022,(S1):190-194
2021年8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诗人蓝蓝的童诗集《我和毛毛》荣列其中,并成为诗歌体裁中唯一的获奖作品。和作者分享完喜悦,我百感交集,《我和毛毛》是我在做编辑第四年时自主策划约稿的选题,它是一份因热爱而相遇的文学“礼物”,也是我在编辑之路上走向成熟的一个见证。约稿:从等待到出击,与“礼物”的相遇自从进入出版行业,做一本原创诗集一直是我深藏在内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王宾 《青年记者》2007,(16):140-141
编辑前期工作,在本文中是指编辑部收到投稿,对来稿进行登记、发"收稿回执"以及编辑人员初审决定是否进入下一处理环节以前的系列工作。编辑前期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是一项极其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大型出版项目的编辑工作更是如此。这类项目的编辑工作对于参与编辑的人员要求更高,往往会涉及到众多环节,涵盖面广,工作量大,编辑过程既需要明确分工,让每一个编辑专其所长、各负其责。在充分发挥每一位编辑各自的能力的同时,又需要编辑们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确保编...  相似文献   

18.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是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起推出的系列主题出版读物。在其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以“要做就做精品、要出就出经典”为目标使命,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全流程,融入策划、编辑、设计、宣传等各环节,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作者为主体,以编辑为保障,以创新为理念,以宣传为载体,做好先烈人物系列的出版管理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优化主题出版发展路径,开拓市场、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树立品牌,打造既受当代读者欢迎的精品佳作,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出版社的盈利基础和生存之道,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9.
编辑改稿即编辑工作者对其操作客体——待传播“稿件”的编辑加工。它是编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曾被称为编辑“六艺”之一,然而自编辑学科在我国创立以来,林林总总的相关论著几乎无一不涉及“改稿”却无一论及其规律。凌虚、松秀两位先生在《中国编辑》2003年第3期撰  相似文献   

20.
编辑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而编辑创优的本质是完善、精益求精,核心是“优”。每一个编辑都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创新过程中努力实现编辑创优。编辑创优是对编辑创新的一种完善。编辑力求创新与创优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核与外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