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首要目标。利用自编的“空间观念”测试卷对随机抽取的182名九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大多数九年级学生空间观念水平已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投影、图形的运动变换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在视图与展开、方位方面的表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学业水平一般的学校的学生空间观念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九年级学生空间观念水平与其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九年级学生空间观念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充分发展,不仅对小学生掌握目前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有重要意义,而且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有:1郾丰富空间观念形成的现实源。形状相对简单、规则的实物和模型是几何知识教学的基础,是各种几何图形得以抽象出来的现实源泉,也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离开了这些现实的空间几何结构,空间观念的发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几何教学中,必须多提供相应的实物、模型,以及直观图,让学生有条理、多角…  相似文献   

3.
小学几何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视图测试卷”,对2~6年级的405名小学生视图能力和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2~4年级学习或接触过相关内容的小学生,视图的能力和水平不存在年级间显著差异,学习或接触过相关内容的低年级小学生对视图的理解水平大都接近甚至高于未学习过相关内容的高年级小学生;小学生在视图认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等等。此研究结果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能促进其想像力的发展,促使他们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也使个人的思维更活跃更创新。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方位等关系开始阅读训练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开始,就渗透了不少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都有的是从大小、长短、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得到思维的拓展,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本文将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空间观念发展的渐进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教学策略提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化、情趣化提供参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恰恰也是儿童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发展阶段。可见,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处于初步培养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仍然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  相似文献   

6.
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培养空间观念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从巧抓图形的本质特征人手,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平行和相交》一课,对小学生来说,“平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形式化地记住“平行”概念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概念本质特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内容之一,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立足并用好学生经验,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有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尝试着执教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一课.  相似文献   

8.
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往空间观念的相关研究,同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专家访谈结果,探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价值,并确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表现形式。空间观念是个体对头脑中关于现实世界实物表象的信息加工,对表象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数学性质进行理解分析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几何图形与物体相关数学性质的识别、理解、判断和重现的能力。空间观念是数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必要成分,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空间观念的表现形式包含形状识别、运动变换、方位距离、几何度量、图形绘制五个维度。调研结果表明,研究所陈述的表现形式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9.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性操作材料,建立空间观念""经历思维化操作过程,形成空间观念""开展多元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等策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空间观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促进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几何图形教学是教师完成该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基于几何图形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空间观念,调动自己的思维发展活力,使其通过数学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来加深自己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感知,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其他的数学知识内容,实现提高小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人们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感悟,以及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进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数感发展的总体规律是数感发展水平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数感的构成要素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数的估算、数的问题解决.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要经历3个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通过代数式、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探索数与形及在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已将成为一个"文化创造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方向。"传统与文化"教育被寄予了创建国际社会、日本社会、区域社会以及学校社会的重任。2008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新增了有关传统与文化的课程内容。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传统与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传统与文化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传统与文化"内容仅限于三年级有关区域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单元与六年级的历史单元中,而且缺乏从传统文化在今天和未来的价值、传统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这两个视角来组织,这将是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逐渐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来。经过精心筛选的高中数学内容,已经成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贯穿于数学课程的主要脉络是函数、几何、运算、应用、统计、概率等,其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但并不独立。如何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或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几何课程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古典几何学大致经历了实验几何、推理几何和解析几何三个发展阶段.考察几何学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古典几何学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学习古典几何学的基本内容,以掌握其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培养理性精神的目的;几何教学必须遵循几何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同时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验的方法考察了小学儿童汉字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的关系,被试为1—4年级的小学儿童。结果发现:(1)对汉字中的规则意识得更早的儿童有更高的识字能力。(2)声旁意识的差异导致了低年级儿童识字能力的差异,形旁意识对中年级儿童识字能力的继续发展更加重要。由此推论,汉语阅读获得是语音技能、语义技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一起保证了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对高三复习阶段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转变课本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教学中渗透文化和情感意识,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及指导学生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ultiple-representation flexibility and the use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representations in fraction addition. A test administered three times, with breaks of 3–4?months between successive measurements to 108 students at a transition within primary school (Grade 5–6), 132 students at a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education (Grade 6–7) and 148 students at a transition within secondary school (Grade 7–8).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epeated measures and dynam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data.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performance improve through measurements. Dynamic modelling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strong interrelation between representational flexi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at the three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students’ established pre-existent knowledge and the important role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aforementioned cognitive parameters plays on their advancement. Did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毕业考试的研究却没跟上课改的步伐.单一的笔试方式、生硬的命题内容、一次考试决定物理毕业水平的简单考试评价处理,这些都已成为实现新课标的绊脚石.通过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国内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的成功经验和已有成果,提出从高中物理毕业考试方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处理等方面改革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进而使高中物理毕业考试能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s in other areas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f higher order thinking in statistics has become an issue for educators following the appearance of recent curriculum documents in many countries. These documents have included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across all years of schooling and hav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order thinking across all areas of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pilot project which appli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 devised by Biggs and Collis to a higher order task in data handl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del of student levels of response. The model will assist teachers, curriculum planners and othe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increasing levels of performance on more complex tasks. An interview protocol based on a set of 16 data cards was developed, trialed with Grade 6 and 9 students, and adapted for group work with two classes of Grade 6 students. The levels and types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s achieved by students completing the task in the two contexts will be discussed, as will the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