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典型作为他者,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嘴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传统审美,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非审美,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对审美,非审美,审丑文化观念的把握,更能够有效地认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建构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观念、思想,发挥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后朦胧诗,具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消解本质中心、还原事物本原,解构崇高、反传统、精英文化,语言游戏等是后朦胧诗后现代特征的主要体现。但中国的后朦胧诗创作的背景不具备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的后工业社会背景,加上民族文化心理机制中的理性实践精神制约,使得后朦胧诗只接受后现代主义的表面特征,或者说是后朦胧诗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形式的误读而产生了后朦胧诗创作。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现实前提上都有其自身的困境,主体的经验性、个体性、矛盾性特质构成了女性主义的非一致性、差异性、多样性。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消解权威无疑与处于社会和文化边缘位置的女性主义者反男权中心相一致,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想武器;但其"解构"本质也构成了对所有"主义"包括女性主义的消解,也许就是在消解的地方更能催发人思考,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课程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与消解二元论、科学理性、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反本质主义、内在构成性、反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推崇多元、动态生成性、生态性、人文关怀等.后现代主义呼唤课程价值理念由忽视"以生为本"转向关怀学生生命价值,课程目的由同一性转向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课程内容由与学生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在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强调突破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新思维、新方略;提倡多元化思维模式,避免了大学生的思维僵化和局限,促进了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追求"极致自由",阻碍了一些大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游戏人生、放逐理想,消解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各种影响,我们应该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使之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文性",大众文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文本。作为一种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作者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文化态度和价值立场五个层面考量,认为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风云激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被卷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以“消解”为主要特征、并且消解性极强的文化形态,后现代主义正消解着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在我国,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文化界不时有一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涌动.而作为一种大众普及的电视文化艺术,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平面化是新生代小说进行后现代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生代小说通过采用空间化的叙事模式和观光者的叙事姿态,解构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深度模式,使得新生代小说消解了物理深度和精神深度,也使得新生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成为“内在的流浪汉”。平面化写作导致新生代小说中的意义缺失与道德缺席,对新生代小说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认知的基本层面包括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心理结构.通过意象图式理论,能够得出日语动词「向く」的基本语义圈,包括“原始朝向”,“方向改变过程”,“方向改变后的朝向”等三个义项.「向く」的基本语义圈可以用“空间转动”因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向く」与「に」、「を」...  相似文献   

13.
从"左联"到"十七年",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呈现影响扩大趋势,且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转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苏联文学的光明梦"在中国文学40年代转折时期片面继承与强化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报道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新闻记者通过有选择地组织报道内容和运用语言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建构他者形象,占据道德审判的话语权。本文以《时代周刊》2013年1月至6月涉华报道为例,从隐喻视角探讨美国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语言运用技巧。认为媒体通过运用隐喻修辞运用“映射”模式建构了中国政府和官员及草根的形象.体现了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它的产生是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联系在一起的。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艺术品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这种文化的商品化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之中,中国的影像文化也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美学个性,去迎合大众的商品消费。电影和电视作为影像文化的主体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在正负两方面。因此,我们在以更开放的立场去拓宽学术视野的同时,也要探索后现代语境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并呈现在反映我们真实生活图景的影像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在21世纪的价值,离不开西学的参照。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准备了条件。中国哲学本有的开放性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应当在认真总结自身短长的基础上,将西方的现代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自觉结合起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结构模型和变常互动互补的生存机制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价值。经过与现代性,后现代的相互折衷,必将能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研究借鉴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开放性”、“多元化”认为现代的语文教学要走向开放与多元。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开放;其次,语文教学的主体要善于向其他主体开放。多元化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其次,语文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再有,在后现代语境下语文教学评价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