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学院的产生是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标志,它顺应了英国工业化的要求,代表了新型大学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城市学院自身因素的影响,城市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原先的轨迹,出现了向传统大学靠拢与回归的现象。我国高职院校有着与英国的城市学院极为相似的社会背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轨迹偏离现象。因此,分析英国城市学院发展轨迹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后期城市学院的产生顺应了英国工业化的要求,代表了新型大学的发展方向,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开端。然而,城市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最初的办学轨迹,出现了向传统大学的学术性靠拢与回归的现象。分析和探讨英国城市学院的发展轨迹与特征,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术是主体——人生产、传播与应用客体——知识的活动,人与知识的自由属性决定了学术的自由本质。大学以学术为本位,学术自由在大学人的学术活动中内在地生成与显现,学术自由是大学人运用自由意志与主体理性,免遭专断意志强制的状态。为避免内外部强制,政府必须尊重大学的内在逻辑,而大学则需要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学者也应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4.
学术漂移指非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向上发展"的变化过程,在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等三种力量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形式和行为产生趋同,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高校发展表现出更加迎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法性",英国城市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先后漂移为著名的"新大学",对英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形塑作用。研究认为:"学术漂移"是驱动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政府应加强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具体漂移路径必须结合本国高校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之前,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传统英式大学拒绝降低门户开展技术教育。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经济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新大学运动由此应运而生。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发展对我国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如下启示:大学的内在逻辑是一切大学的准则,外延式发展是大学改革的可信赖路径,在秉持传统的同时不应囿于传统。  相似文献   

6.
自中世纪发轫至今,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生产组织其知识生产模式处于变迁之中,由模式1走向了模式3。在知识生产模式变迁中,大学的治理范式也发生着相应变化,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为标志的传统大学治理模式逐渐演化为日益多元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治理。在此过程中,大学的社会功用得以充分实现,但也由于知识生产过度遵从外部导向而陷入了功利化、工具化的陷阱,大学治理也因之发生了价值的迷失。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治理范式实际上给大学自身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就要求重新审视大学知识生产与大学治理的传统,发掘其时代价值,也就是要发挥大学知识生产与大学治理传统的内在规训意义,优化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结构,重建大学治理的价值理性,从而维护大学的发展逻辑,以使大学能够持续地实现其功用。  相似文献   

7.
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为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三大传统职能的准确表述.三大传统职能在历史形成过程中都不乏教育思想家的思考与论争.三大传统职能是由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大学合法存在的外部逻辑相互作用的历史演变而渐次确定下来的,是长达八个多世纪现代大学发展历史的演变和沉淀.从大学发展的实践来看,传统职能的未来拓展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沉淀.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学学术维度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学术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它巧妙地指出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焦点。大学教师的角色身份是双重的,他们既代表了其所在的学科,同时也作为教育者。专业化发展要求大学教师的这两种角色内在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学术的提出与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契合的。教学学术维度之下的大学教师发展必须通过多途径获取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教学进行记录和研究,进行有效而良好的交流,创造性地使用资源。  相似文献   

9.
教学学术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对大学和教师的发展影响重大.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是掌握、运用和创新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它内在地形成并发展于大学之中,与大学职能、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生产模式的嬗变密切相关,其生成发展有自身的逻辑规律性,教育思想理念牵引着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社会教育需求推动着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知识生产模式促进着教学学术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鹤 《文教资料》2007,11(31):75-77
英国近代史上,在许多发达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城市学院。这些学院依托地方经济培养当时社会急需的人才,向传统大学提出挑战。本文从经济、政治、教育思潮、人口因素等宏观方面探讨此类学院兴起的原因,力图说明它们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是历史、时代、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师范大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传统师范大学是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办学形式,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局限日益凸显,给师范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特点和未来师范教育的要求,师范大学应努力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比较同期中西方大学校训在大学理念追求方面的异同,阐释其原因,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张扬提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从传统封闭式教育脱胎出来的,它与蔡无培举办的函授教育,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以及五六十年代成人教育,广播函授教育是源与流的关系,1979年邓小平亲自批示创建的中央电大是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标志,它历经了初创期,繁荣期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14.
大学公共性的实现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之际,大学的公共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然而由于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资源的短缺、公共权力滥用、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传统公私观中公共理念的缺乏等原因,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质量受到损害,大学公共性形成潜在危机。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的组织,大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其公共性的实现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学教育服务敏捷性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教育跨进了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在当前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延迟专业定向的时间,进一步扩大课程的选择余地,合理压缩教学的延续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缩短反应时间,下放教学管理权限减少反应环节等途径,来切实提高大学教育服务的敏捷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等对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提高大学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依托名校办分校,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国家重点大学参与民办高校的办学,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发展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作贡献。在参与中,重点大学必须认真履行办学者的职责,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并处理好支持民办高校发展与重点大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其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个性塑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性形成、发展和矫正有促进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个性化理论及其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examine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doctoral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ignificant global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its origins with Humboldt, the trajectory of doctoral study is traced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h.D, the extended 'American model', to the professional doctorate. A university case study charts how these global changes impacted on a specific UK university as it attempted to position itself in the changing market for doctoral study.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conflict between the liberal goals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view which associat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udiovisual media with rigid and impersonal learning routines. In practice, not all university teaching is liberal,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n itself be a liberalising influence. Four areas of application of audiovisual media in university teaching are considered and some of the contributions which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 can mak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se areas are outlined. The rol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 in a traditional university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陈桂云 《高等理科教育》2011,(6):121-125,158
在以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为旨归的大学教育中,各类教育资源功用不一,各自从真善美用多个角度协同作用于学生成长。大学物理需要走出课程既往的工具逻辑,以人的逻辑和视角重新定位自身。针对学生成长需求,大学物理课程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资源的独特作用,应定位为通识类核心基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