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这使人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世界已发展到需要构建环境道德的时候了,环境德育的出现是道德进化的高级阶段。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把环境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培养师范生环境道德观的方法以及有效实施环境德育的策略成为环境德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校本课程的角度切入,简要地对环境德育的开发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2.
家庭德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德育在人的德行发展中起到大概率偶然性作用.这种偶然性可能会对一定境遇下的道德选择起偶然性的决定作用,也可能对在大多数现实境遇下的道德选择不起作用.家庭德育和人的德行发展之间的疏松和偶然性关联的性质,决定了父母要尽可能地在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上下功夫,才能使发挥的作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目标体现了教育的先行性与主导性,进一步展现了大学教育的意义、功能和价值。德育目标建构要考虑德育的可教性、可操作性以及坚持德育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大学生德育价值的内涵较多地立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价值标准和理念,方法选择上强制性灌输仍占主要地位,德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很大程度上缺乏社会生活的依托和根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能使学生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和实践手段。重视网络平台在学生参与管理、实现德育目标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改革,改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功能,针对大学生读者在图书馆道德缺失的表现,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道德缺失的原因,从五个方面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德育功能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危机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越发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对道德信仰进行阐述的同时分析了造成道德信仰危机出现的三大因素:社会体制转型变化,道德教育不足和道德信仰理论体系自身的缺陷。从影响道德信仰体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社会舆论监督方面以及德育的手段和方式方面对道德信仰危机的应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德育也正处于较为矛盾的尖锐处。一个国家和社会可以稳定、健康发展的较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以及伦理观,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对学校德育进行强化,进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得到良好的保持,这不仅是学生个体顺利发展和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对学校以及学生德育工作寄予的真切期望。本文从"中国梦"引领下的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入手,进而引出对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现状以及实现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衔接的具体措施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过去道德教育的反思,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主体需要,才能充分实现社会道德的内化.文章表达了通过确立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环境德育功能、设置隐性德育活动等多种途径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关注道德问题的突出代表.他认为,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反功利主义的、革命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校大学生不时出现一些道德问题。高校德育体系应主要大量吸纳以儒家德育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德育观念和方法,这也是改进和加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选择。在儒家德育观的指导下,改造和加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注重贴近学生道德实际;注重培养学生道德自律和实践精神视育人为首要任务;注重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注重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视域下,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为道德体验功能、道德感悟功能和道德升华功能。然而实践过程的差强人意、教育者的"不在场",受教育者的"文化无意识性"造就了德育困境。思政课社会实践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环境、德育评价以及德育方式五个方面加强建设,探索合理有效的途径,充分挖掘和优化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面对新时期社会伦理环境的恶化、社会道德的滑坡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道德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而药家鑫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幼儿德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习得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文章围绕幼儿德育的内涵、培养目的、主要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幼儿德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法律基础课不仅承载法律教育,更要体现德育内容。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贯穿着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同时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因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德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  相似文献   

17.
德育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是使理想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文章通过对德育生活化内涵的阐述,说明了德育的生活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其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还已被引入到了教学领域,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德育教学产生影响,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无法被人同化吸收并整合为个人的本质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个困境,情景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决这个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它分为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其中包含了创作、表演和观看。而在这一系列步骤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突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从中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感受到了道德缺失的危害,意识到道德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规范、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建构生活德育,避免德育与生活的疏离,特别是其中的情境体验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可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合作和探究中发现道德,感受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