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省暴雨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暴雨,通过对40年浙江历史暴雨的天气形势分类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相似预报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大暴雨个例的诊断分析,得到了大暴雨出现的流场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对大量历史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到两个诊断预报的物理量.引进美国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进行本地化研究,建立适用于浙江的中尺度雨量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对大量历史暴雨的卫星、雷达与短时雨量的统计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短时雨量估算方法.经2003、2004年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1981-2010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地形资料,对三江流域汛期暴雨进行天气学分型,选取典型个例对强降水落区与地形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流域主要暴雨天气型有:高空槽东移型、暖切变型、冷切变型、低涡东移型、台风影响型,各类型暴雨在各月分布差异较大;高空槽型降水大值点基本都在槽南侧辐合条件最好、且西南气流辐合条件最好的地点;冷切变型和暖切变型降水大值点在切变南侧西南气流辐合条件较好,且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低涡型暴雨降水大值点处在低涡南侧或低涡中心附近,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台风影响型暴雨由于台风自身云系深厚,螺旋云带区域降水量较大,大值点一般在与台风东部象限风向交角最大站点;地形引起的上升速度使得对流发展引起降水,也能够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的触发机制,造成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频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利用vb语言开发暴雨个例显示平台,对暴雨研究与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50年(1959年-2008年)的降水资料对锡林郭勒盟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天气分析,指出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有系统型和对流型两种,并选取锡林郭勒盟54例典型暴雨个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系统型占38例,占总个例的70.4%,对流型占16例,占总个例的29.6%。此次分析对今后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暴雨天气作出准确的诊断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爱芬  娄小芬  陈列  滕代高 《科技通报》2011,27(1):25-31,37
本文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和MM5数值模拟等入手,对2005~2008年期间乐清水库的暴雨和大暴雨个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乐清水库的所有暴雨和大暴雨过程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暴雨过程南西风系统和台风造成,而大暴雨主要由登陆台风造...  相似文献   

5.
应用2004-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浙江北部雨量资料,对梅雨期间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分类,并对低涡与浙北暴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平均每年有5.6个低涡活动,夜间02时生成的低涡最多,早晨最少,低涡生命期多在24~48 h之间;依据涡源,低涡可分为三类,其中西南涡最多,占总数的42%,生成后向东北方向移动;有低涡影响的暴雨约占暴雨总数的63%,其中73%受西南涡影响,且发生在夜间的暴雨受低涡影响概率比白天大;低涡东南侧暖区暴雨比低涡后部冷切暴雨略多,暖区暴雨发生时,低涡中心多位于安徽省,最远距浙北约400 km,高空多小槽活动;而在冷切暴雨中,切变线距离浙北200 km以内,75%的西风槽已移至我国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6.
何丽萍 《科技通报》2007,23(3):342-345
通过对2000年及2003年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暴雨的产生必然具备高能、高湿及强上升运动;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东移加深和低层切变南压,而对流层高层200 hPa和低层850 hPa大风核的同时东传是大暴雨发生的预兆。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卫星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2017年8月2日-8月4日发生在赤峰地区的暴雨及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暴雨是高低空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东高西低、北槽南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高压脊叠加形成高压坝,使西风槽东移缓慢;天气尺度影响包括低空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等,地面影响系统主要是台风倒槽。(2)此次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南海、东海、黄海和西太平洋,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东海、黄海和西太平洋,偏东水汽贡献较大;而中高层水汽则主要来自南海。(3)从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图像上明显看出此次降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对流降水和后期的稳定性降水阶段。对流性降水阶段雷达表现为明显的分散的、块状回波;而稳定性降水则为均匀的片状回波,卫星云图表现与雷达图像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GFS模式产品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09月01日内蒙古乌海市大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中尺度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是500hpa低槽、700hpa上切变线、850hpa上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图上的河套地区热倒槽及中尺度辐合线等,为大暴雨的产生储存了不稳定能量及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9.
登陆广东和福建的台风倒槽在浙江地区的雨量差异悬殊、预报难度大。本文从暴雨形成基本条件出发,确定了有利于浙江台风倒槽暴雨的三个基本"配料":(1)浙江东南沿海地区低层东南风急流的建立和维持;(2)与低层急流相配合的高层强辐散;(3)浙江大陆为冷区,低空有明显暖平流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在此基础上,通过路径和强度相似、在浙江分别带来特大暴雨和无特大暴雨的两对台风(广东东部登陆的8116和8805号,及福建中部登陆的8209和9418号)予以对比证实。在形成特大暴雨的个例中,浙江东南沿海700 hPa维持长时间的东南风急流,同时有200 hPa强辐散长时间与之配合;如果低层850 hPa浙江陆上有弱冷空气侵入形成冷区或冷槽,则有利于降水增强。相反,在无特大暴雨个例中,则缺少前两个"配料"中的一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t639数值预报产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13年8月2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跟踪、观测分析了暴雨的落区,强度等。结果表明:高空低涡的强度与地面锋辐合线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高空低涡越强地面低压容易发展,从而导致系统移动缓慢降水时间长。通过中尺度分析发现高空冷堆和低层暖湿气流对本次过程中起到了提供大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娟 《科技通报》2004,20(6):506-511
1999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连续几次梅雨锋锋生和低涡降水.选取其中的一次锋生过程,利用时空高分辨的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低层梅雨锋主要特征场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和时间演变,揭示出梅雨锋的主要特征,证实低层锋北冷空气存在,对比温度的时间变化、湿度的时间变化以及相当位温的时间变化,并通过计算变形向量,散度项的锋生函数以及温度平流,来研究低层梅雨锋结构的演变,分析冷空气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汤燕冰  孟春利 《科技通报》1998,14(6):423-428
造成辽河油田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油田区及上游普降连续性大到暴雨 .汛期西风槽或冷涡携带冷空气东移加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位置偏北的环流背景下 ,气旋、台风或台风倒槽、冷锋、切变线是辽河流域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本文应用天气学原理着重讨论了辽河油田开发以来洪水灾害最严重的 1994和 1995年的致洪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姜盈 《科技通报》2012,28(3):12-20,93
用1961-2008年的浙江省各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1961-2008年发生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近50年来浙江省持续性暴雨的主要特征。在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造成浙江省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归类和研究,本文将浙江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分为:(1)热带低压类;(2)西风带类两大类。结果表明:(1)浙江省持续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秋汛期,浙西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多于其他地区;(2)热带低压和西风带低槽、高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浙江省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雨带位置的分布与系统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降水强度的分布随着影响系统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2008年汛期降水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日降水资料.计算2008年汛期(4~6月)降水量和洪涝指数.分析表明,汛期全省总降水量略偏少,无明显的大范围洪涝发生,呈现出南多北少、前少后多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场、西北太平洋副高特征量、海温、南海季风指教及前期气候资科,对2008年汛期降水特点进行了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偏弱.中纬度西风带北支锋区较为平直、位置偏北,副高偏弱、偏东、偏北是2008年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环流背景.汛期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2000年以来处于少雨阶段、娜尼拉事件发生、南海季风爆发日期偏早、上年秋季降水偏少等,均是汛期降水偏少的预测强信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用三次排空法较好地解决了单站暴雨的12—36小时预报问题.在1986—1988年6月份的暴雨预报试验中,长沙发生的三次达标暴雨(R日≥40mm/日)均报准.这可能意味着三次排空法基本上抓往了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创业精神的区域文化特征: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98位企业家的访谈,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概括了浙江省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十大特征,并从浙江区域文化的角度诠释了创业精神的区域文化特征.最后,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浙江内部不同区域的创业精神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大暴雨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1951~1989年浙江省68个气象测站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省大暴雨的时空特征。梅讯期(5月~7月中旬)大暴雨集中在6月中下旬,主要出现在浙西和浙西南地区;台汛期(7月下旬~10月)集中在7月底8月初和9月前半月,多发生在浙东南沿海地区,在不同季节的环流背景下,产生大暴雨的天气系统迥然不同,梅汛期主要是西风带偏西气而和副热带高压后部的西南气流形成的梅雨锋及与它产生作用的高原槽、西风槽、西南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台汛期主要是东风带控制下的台风、台风倒槽、东风波等天气系统。最后指出,大暴雨产生与区域地形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山西由于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等条件影响,降水偏少、蒸腾力强,致使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有明显差异,异区同枯、同丰现象并存,调功能立不足,因而历史上旱、洪灾害濒出,应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予以调配。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