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选材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学分析法对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构成及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对形态指标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构成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项目是奥运会中金牌数最多的项目,专项运动能力是田径短跑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专项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战术、专项心理品质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3.
优化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指标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与运动成绩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不同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对运动成绩影响程度,其权重指标比依次为专项能力,速度力量,最大力量;研究结果反映,在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大力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短跑项目在我国水平较低 ,通过对北京地区 15~ 17岁女子少年田径短跑 10 0 m、40 0 m运动员共 96人进行测试 ,并结果大量的调查访问 ,找出体现专项运动能力中的形态、机能、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以及通过这些指标来建立专项运动能力中的形态、机能、专项身体素质的的数学模型 ,用来预测专项运动成绩 ,制定一个形态、机能、专项身体素质的专项运动能力的评分量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动学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能力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对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科学安排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是提高体育运动学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研究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对我国2名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备战全运会期间的训练进行跟踪,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出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特征。在女子短跑运动员备战期间,根据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特征、肌肉收缩的固定情况以及肌肉的收缩形式选择并设计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研究表明,实验前后女子运动员髋、膝、踝三关节屈伸肌群肌力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以及专项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表明在备战期间所选择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能对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专项训练学角度研究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评价标准,建立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预测模型,制定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为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定量监控、板块训练提供了方法学途径和条件,这种从运动专项本体角度进行方法学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专项训练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多赛事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12名女子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训练学和动力学角度综合分析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特征,并探讨和论述力量素质与专项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以期为完善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女子链球成绩的突飞猛进,比赛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进行研究,并对相关训练信息进行客观的诊断与评价,及时改进训练内容、手段、方法,设定训练目标,并对训练负荷进行及时调控。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肌脂率与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未被研究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北京女子赛艇队18名优秀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探索肌脂率对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肌脂率与测功仪500 m、测功仪2 000 m、水上2 000 m、水上8 000 m等赛艇专项能力成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拉桨功率成显著正相关;肌脂率通过影响赛艇运动员的拉桨功率、技术动作、源动力和有氧能力而影响专项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短跑技术训练要重视最高速度发挥和保持技术的训练与速度节奏控制技术的训练.少年短跑技术训练以提高跑的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以及改进和完善短跑的分段技术和整体技术为重点.少年短跑运动员技术训练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短跑技术的整体现和系统观,建立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速度素质训练的侧重点和手段,以及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二十届冬奥会中韩女子短道速滑1 000 m决赛中的速度、位置、超越战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尾随滑的战术指导思想;2)中国女运动员的后程加速和冲刺能力与韩国女运动员存在差距;3)韩国女运动员的团队配合战术和超越战术运用优于中国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低氧反复冲刺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低氧训练方法,已在多个团队项目中使用。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运动员由于受到更强的负荷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代谢适应,从而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反复冲刺能力、间歇有氧运动能力及疲劳指数。文章从目前高原/低氧训练方法多样化入手,介绍了低氧反复冲刺训练方法的提出、在团队项目中的应用及其提升运动表现的可能机制。研究表明,低氧反复冲刺训练的有效性可能与提高运动肌的氧气利用率、提升磷酸肌酸再合成能力以及改变神经肌肉功能等因素有关。本文还对低氧反复冲刺训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摘要:试图从竞技运动表现的整体属性和系统功能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阐释竞技运动专项的核心及其训练理念。研究结论:竞技运动专项的核心应是主导和决定竞技水平的专项核心能力;基于项群理论分析各亚类项群的专项核心能力;以田径项目为例,论述分析专项核心能力的方法,指出短跑是以专项素质、神经反应和动作的经济性为核心,竞走和中长跑是以专项素质、技术经济性和心肺系统能力为核心,跳跃项目以专项素质、技术协调和适时爆发能力为核心,投掷项目以运动链的优化整合与蓄势爆发能力为核心;提出从竞技需要出发,密切结合专项特征,紧抓专项运动链的系统功能区域,优化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将专项素质能力与专项技术、神经系统、心智调控综合发展的训练理念,以期能为竞技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体能结构与分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并以此为基础依据运动训练学对体能结构的认识提出了对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新观点,同时对运动员体能分类体系和获得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苏炳添在 2018 年上海钻石联赛百米跑最后 10m 冲刺技术的针对性研究,获得关键运动学参数指标,并给予苏炳添冲刺技术的正确评价和建议。以帮助他更好地提高百米跑最后冲刺技术能力。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视频全景图技术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结果是获得了苏炳添最后 10m 冲刺的关键技术参数,并给出正确的冲刺技术建议,同时对苏炳添进步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主要研究结论为: 1.苏炳添在 2018 年上海钻石联赛百米比赛最后 10m 冲刺阶段压肩过早, 导致步长加大,跑动节奏和技术改变, 最终以 0.01s 之差获得银牌。 2.苏炳添最后 10m 冲刺跑的步长主要为2.27m、2.29m、2.30m 和 2.41m,明显表现为步长节奏打乱,最后 10m 助跑平均速度 11.11m/s,慢于冠军 Prescod Reese 的 11.49m/s。 3.运动视频全景图分析技术可以非常科学和准确地获得短跑运动员步长、时间、角度和平均速度参数, 能真实展现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结构特征,对田径项目的科学化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4.苏炳添的进步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4.1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科学训练是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4.2 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和竞技能力; 4.3 身高不是短跑项目成绩的决定因素; 4.4 传统观念上的“人种论”,或“黑人跑得更快”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集体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橄榄球、手球等)来讲,运动员为了有效地完成比赛的技战术要求,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在场上进行反复的高强度冲刺活动,所以反复冲刺的能力(Repeated-sprint ability:RSA)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员反复冲刺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出反复冲刺能力的能量代谢基础、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以期能对我国竞技水平普遍不高的集体球类运动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浙江少年女子组近20年中(1980-1990年)在全国少年田径赛及全国中学生田径赛中共获得了22项冠军,为了探索浙江省体校女子短跑组成绩稳步上升的原因,寻求少年女子短跑基础训练模式,进行了长达十年时间的跟踪探索,研究认为: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要坚持边打基础边提高的原则;在少年女子短跑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基本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对平衡;要十分重视跑的基本技术、基本素质的训练,以及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训练的比例,在整个少年时期有氧代谢训练的比例不得少于1/3.  相似文献   

19.
对周伟采用“递进负荷”训练法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递进负荷”训练法是指短跑专项训练过程中采用负荷量恒定、间歇时间固定、负荷强度逐渐增大的训练方法。“递进负荷”训练法的供能特点与短跑比赛的要求更加接近,有利于选手在比赛中发挥机体能力,并可以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该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递进负荷”训练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