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对A大学卓越班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卓越班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均显著高于普通师范生;卓越班男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与普通男师范生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卓越班女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女师范生,卓越班女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意愿与期望均高于卓越班男师范生;不同年级的卓越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各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相应年级的普通师范生,卓越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在不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除了职业价值维度,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卓越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均高于普通师范生,文理专业的卓越班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感及其各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3)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各维度来看,农村学生在职业意志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4)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不影响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教师职业认同感,但会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5)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由于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免费师范生,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因为外在因素而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一结果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3)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各维度来看,农村学生在职业意志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4)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不影响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教师职业认同感,但会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5)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由于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免费师范生,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因为外在因素而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些结果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原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包含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累计贡献率63.053%,共12项题目;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可作为测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显示大四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内部维度发展不平衡,存在较高的"职业效能和职业意愿与期望"与较低的"职业价值和职业意志"的矛盾;女大四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及职业价值、职业意志、职业意愿与期望三维度上显著优于男生;农村来源大四师范生中具有高或中等职业意愿与期望的比例显著多于城镇来源的。在此调查基础上,提出把教师职业认同感纳入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估与监测指标体系,改善教师职业认同感应从师范教育阶段开始,不能将问题遗留至在职阶段,同时采取相关措施来全面提高大四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建省2015年首批免费男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男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编人口学资料和基本情况,调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名首批免费男幼师。结果显示:(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在敌对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幼师;(3)在焦虑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专业男师范生;(4)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5)在校自我感觉良好,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好就业、免学费和喜欢小孩,当前最大的困扰集中于技能课的学习,尤其是舞蹈、乐理和钢琴。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6):94-97
采用《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学习动机问卷》、《职业能力成熟度量表》对地方院校师范生752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逐年下降趋势,职业价值与职业效能双低人群相对偏多,其中职业价值感低是师范生人群的突出问题。2、地方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会显著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及职业能力成熟度,给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带来阻碍。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45所高校的336名新入职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适应性绩效问卷对其职业认同、心理弹性及适应性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心理弹性及适应性绩效水平均较高;(2)职业认同、心理弹性及适应性绩效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3)心理弹性对职业认同感及适应性绩效的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4)心理弹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适应性绩效总体及各分维度。在职业认同的三个分维度中,职业行为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适应性绩效总体,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适应性绩效关系面,职业行为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适应性绩效学习面,且心理弹性对适应性绩效的贡献率比职业认同对适应性绩效的贡献率更大。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和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采取随机与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境内抽取385名非定向免费师范生,利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与《学习动机量表》考察了实习支教前后,其教师职业认同感状况,以及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支教后职业认同总体虽略有提高,但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两纬度略有下降,职业能力与职业情感均显著提高,行为倾向略有上升;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2016年承担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培养工作的九所高校的5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师范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以探讨小学全科师范生专业承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生涯规划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呈显著正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5%.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年来的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少年苦读 ,造成了一些弊端的出现。应该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思想 ,并抓好成人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效果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个性化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存在深远影响.美俄等国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培养个性思维,使得个性化教育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这种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我国应该通过发展研究型教育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ertain contextual factors explain levels of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participation amongst youths in 30 European countries, whilst also exploring the scope for ac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when 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 Through simple OLS regressions, we first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group of contextual indicators 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aged 20 to 24 having completed at least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ged 18 as a percent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age population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econdly, through multivariate OLS analysis, we identify the net impact of som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levels of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of 18-year-olds.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ree factors: low-skilled occupation,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内在质量上应体现为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充分体现与使命的全面落实。在多维度认识视野中,当代普通高中教育是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是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大众教育,是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预备教育,也是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的多样化选择性教育。当代普通高中教育的上述性质与使命集中指向素质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与文化品位的惟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的误区和模式重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向性偏差、操作性失当和结构性失衡、职责定位不当及与学校教育没有明确分工是家庭在参与现代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几个误区。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教育应尽快突破自身误区,与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既相互配合、又各有职责分工的协调互补的新型协作关系模式。家庭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主体,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完成独特的教育职能。建构新型协作关系模式,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事业”新概念,家庭教育责任与范围应定位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创造性与技能特长,帮助孩子“补差”与“补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对高等教育从自由教育到专业教育,再到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携手并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循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整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司其职而又相互联系,任何一方面的失误或者失职都会造成文化缺陷,形成社会发展障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应强调人性理性。只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通力合作,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现代意识和人格特征,才能构筑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连接和联系、协同作用完成教育年轻一代任务,使之不仅能接受和继承优秀文化,并且能为文化改进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增强国力的源泉,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手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导向与动力。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师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fostering values is promoted within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ESE) and a shift in values is seen as essential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recent internation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is aspect of ESE is being neglected.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ere to be common ground between ESE and the fiel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E), a form of values education. Bringing together these two strand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fruitful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current, and introducing new, practices in both fields, particularly through drawing on existing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within CE to inform ESE. While there has been some work in this regard, this has been almost exclusively theoretical and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such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tails an instrumental case study exploring an existing case of where ESE and CE come together in practice.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 Scottish, independent, all-ages, holistic education-oriented school, exploring how ESE is carried out. Data were gathered via teacher interviews, school observations, field note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matic analysis revealed four themes: the school as a sustainable organism; holistic learning; fostering a 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 and nurturing the whole person. The data were then analysed from a CE perspective revealing multiple points of ESE–CE intersection, e.g. school climate/ethos, role-modelling and service-learning. The findings reveal commonalities between ESE and CE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integrated ESE–CE practice, demonstrating potential for collaboration or shared ESE–CE practice.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